阅读真有“治愈”作用吗

齐鲁晚报 2018-02-28 15:39 大字

□杜浩

近日,某书局举行“书目治疗师”线下分享会,请来诸多文化界人士为读者分享书籍的治愈功效、自己被书籍治愈的经验,并现场“坐诊”,他们让读者闭上眼睛、戴上眼罩,静心聆听一本书的朗诵,并以开书单的形式解决现场读者提出的各种“疑难杂症”,希望通过推荐书目来缓解当下都市人的情绪危机、心理危机,以文字来滋养读者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生活。

“书目治疗师”的创意,来自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他创办了一所“人生学校”,有两位阅读治疗专家埃拉博素德和苏珊埃尔德金,每小时收费80英镑,在跟“病人”交谈后,博览群书的治疗师会量身打造一份治愈书单。

这让笔者想起去年曾被媒体关注过的北京一项文化活动,当时也有“小说诊疗所”开张的新闻。这个“小说诊疗所”就是以埃拉博素德和苏珊埃尔德金的小说《小说药丸》为基础设置的。埃拉博素德和苏珊埃尔德金的《小说药丸》,主要针对读者的病症,包括读者生理方面的疾病,更多的是“心病”,如虚荣、寂寞、拖延症、爱无能等。这个“小说诊疗所”里没有白大褂,也没有配药房;诊所门口竖着一块大黑板,供病友们交流病情;诊所内的主要陈设是几排木制药柜,每格药柜外贴着一种病症的名称,内有处方,患者根据自身症状自助取药。作者为了跟读者进行近距离交流,用轻松有趣的形式把《小说药丸》这本意在塑造信念、升华生命的图书推荐给读者,为此,不少读者到“小说诊疗所”进行情感体验……

有人提出,用阅读治疗现代人的情绪病,这样的“书目治疗师”有效吗?“书目治疗师”的作用,在于通过阅读“治疗书目”自我治疗,荐书者和读者更近似于一种精神上的“病友”的关系。朋友之间如何相处,怎样的距离才是最好?怎样战胜内心的恐惧?阅读,或许会给人最好的解答。

这不禁使笔者想起汉代刘向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就像药一样,善读就可以治病,而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髓。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最终活到73岁,爱读书,是孔子受益匪浅的养生之道。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穷居乡间,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病中书卷作良医”“读书有味身忘老”。

阅读中出现“书目治疗师”或“小说诊疗所”,正是反映了当下读者的一种阅读需求。在图书市场上,有一个重要的阅读事实,“治愈系”图书长销不衰,比如《追风筝的人》已畅销近十年,《解忧杂货店》更是连登年度畅销书榜。

放眼当代社会,商业利益操控的文化潮流常常使我们迷失、盲目,失去最初的本心与方向,这就需要重新关注我们的生命和心灵,重新确定一个方向,即用阅读的力量来救赎精神生命,发挥阅读的“疗救”“治愈”的功能。尝试用“书目治疗师”或“小说诊疗所”这样的形式,让读者关注与“治愈”文化相关的图书,进而懂得阅读的治愈作用。阅读具有温暖的力量、向善的力量,给人以穿越沉沦以后上升的力量、提升的力量,给懦弱者以更大的勇气,给绝望者以希望和信念。这样的“治愈”阅读,毫无疑问,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新闻推荐

007系列导演刘易斯·吉尔伯特去世 享年97岁

据英国媒体报道,活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导演刘易斯·吉尔伯特(LewisGilbert)已于当地时间2月23日去世,享年97岁。吉尔伯特曾执导过三部007电影,与两任“邦德”肖恩·康纳利和罗杰·摩尔都有过合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