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妖怪”越来越可爱了

济南时报 2018-02-28 15:35 大字

《西游伏魔篇》剧照《大圣归来》中的土地爷□本报记者 江丹

春节期间,热映电影《捉妖记2》里的小妖怪胡巴凭借卖萌赚足了眼球。“妖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存在,它们曾经是《山海经》里掌控自然的奇异神秘力量,而今天却成为大银幕上的全民萌宠。

科学未到,想象力补位

早在2015年电影《捉妖记》上映时,导演许诚毅就坦言,电影中包括萌宠小妖王胡巴在内的那些妖,造型灵感来自《山海经》。《山海经》里讲到,有些妖的叫声很像宝宝,有些妖则没有眼睛、耳朵或嘴巴,还有些妖可以当成保健品吃掉。许诚毅他们就从这一句那一句的描述里,构建了《捉妖记》里的魔幻世界。今年春节,这个魔幻世界回归大银幕,为节日增添几分热闹。

近些年来,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妖怪”不算少。不仅仅是许诚毅的《捉妖记》系列,周星驰导演和编剧的《西游降魔篇》《美人鱼》以及《西游伏妖篇》等,主角都是“妖怪”,尽管有些形象依然恐怖,但卖萌才是主要趋势,比如《美人鱼》中罗志祥饰演的八爪鱼,十分蠢萌,是电影里的搞笑担当,深受观众喜爱。再比如《西游伏妖篇》中,沙悟净变身大鱼怪,走的则是呆萌路线,有股说不出的可爱。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等,借助动画技术的便利,更是大肆想象,讲述魔幻世界的“妖怪”故事。

在这些“妖怪”中,最有名的可不是这些天最能蹦跶的可爱小妖王胡巴,而是凭借大IP《西游记》无数次登上大银幕、小荧屏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魔幻作品之一,小说《西游记》塑造了五花八门的妖怪形象: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黄狮精……吴承恩在他的魔幻世界里天马行空,在动物与人之间找到了第三种生命表达样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妖怪”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古人为之赋予了人的意义,却又夸张地为之赋予了人之外的更多意义。对距今久远的古人来说,星空浩瀚,自然无边,太多的秘密需要解释,当他们还不知道科学是什么的时候,想象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奇异之相,方有奇异之力

若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一个“妖怪”集大成者,大概非《山海经》莫属。在《山海经》里,人类生命的源头便带着浓郁的魔幻色彩,“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

在古人的想象里,似乎只有奇异之相,方有奇异之力。洪水滔天时,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而相繇凶神恶煞,所到之处,尽成沼泽,鲧的儿子治水成功定九州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除掉相繇。

《山海经》中还有掌管自然气象的神灵,同样奇异魔幻。比如那位叫烛龙的章尾山山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古人想象的山神形象,长着人模样的脸,蛇一样的身体,全身通红,眼睛睁开就是白昼,眼睛闭上就是夜晚,春夏秋冬,是风是雨全部由其掌控。

那时的人们每天看到日升日落,昼夜交替,四季轮回,风霜雨雪,这些变化的自然现象无从解释,唯有想象一位神,将它们置于其掌控之下。没有人见过真正的山神,但似乎也不会有人质疑山神的存在。《山海经》里夸父逐日的故事,便是对那些妄图亲寻山神的人的一个震慑和警告。“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逐太阳,结果又渴又累,死在路上。

同样是魔幻想象,庄子的鲲鹏则不是神秘的奇异,而是带上了哲学的浪漫色彩。庄子说,北海里面有一条不知道身长几千里的大鱼鲲,而鲲会化成一只同样不知道身长几千里的大鸟鹏,当它从水里跃出,振翅起飞时,翅膀就像是挂在天边的云彩。庄周梦中的蝴蝶同样浪漫,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愉快而且惬意,可当梦醒了,他发现自己仍然是庄周,于是他想,到底是自己在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为了自己。

相较于《山海经》和《庄子》,《聊斋志异》里的“妖怪”故事则残酷许多。在蒲松龄的笔下,奇异的外表只是妖怪的一种形体装扮而已,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与人无异。那些“妖怪”故事里,尽是蒲松龄的不得志,有失望沮丧,也有那么一点点美好的期待。

卷土重来,“妖怪”变可爱

“妖怪”并非中国传统文化独有。在西方希腊神话中,同样有样貌奇异之神或者魔怪,掌管人类生命的源头,拉开宇宙生命的大幕。日本、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妖怪”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地球的任何一个文明体系里,想象力都未曾缺席,人们善于在自己的生命样式之外再想象更多的超能力存在。

在日本的“妖怪”文化百科全书中,不乏我们熟悉的影子,比如“龙猫”“树精”“白龙”等,它们出自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著名动画作品《龙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宫崎骏笔下的“妖怪”显然也是可爱和有趣的,跟古人想象出的妖怪不一样,它们不再象征着某种神秘不可知的强大掌控力量,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小存在,承载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些思索。

“妖怪”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料,或许鲜少会有读者知道,在日本,“妖怪学”是一门相当严肃的学科。据说它的创始人井上圆了从全国征集了400多种“妖怪”,对它们一一进行细致的科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研究目的并非为了保存这种传统文化内涵,而是为了否定和消灭“妖怪”,或者说这根本就是针对“妖怪”文化的一次严谨而且有体系的科普行动。井上圆了为此著书立说,四处演讲,在他的带动下,日本学界一度掀起了一股妖怪研究热潮。

井上圆了的研究也影响了一部分中国学者。据介绍,蔡元培翻译过井上圆了的《妖怪学讲义录》,屠成立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妖怪学教科书——《寻常小学妖怪学教科书》,而且仿照井上圆了的妖怪学在北京大学开设“迷信学”课程,茅盾、闻一多等则从中国神话的角度对“妖怪”作了诸多书写。

新闻推荐

《熊出没变形记》 票房破5亿元

《熊出没:变形记》海报合家欢动画电影《熊出没·变形记》持续热映,累计票房于2月24日15:47突破5亿元大关!此前,《熊出没·变形记》曾创下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国产动画电影预售纪录、国产动画电影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