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仙侠剧演技、剧本、特效频频受吐槽套路了十几年我们看腻了

齐鲁晚报 2018-02-05 14:03 大字

最近《蜀山战纪2》开播,但是年轻演员们的演技成为观众吐槽的重点。其实近年来的仙侠剧在演技之外,还有一些普遍缺点:套路陈旧、情节拖沓、特效廉价、台词粗糙。在镜头、剪辑、剧本等最根本的层面就不过关,无论好演员坏演员,其实发挥空间都很有限。

剧作不给力

年轻演员很受伤

《蜀山战纪》系列第二部《蜀山战纪2:踏火行歌》已播出多集。除有吴奇隆参演外,这部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全部起用新演员,四位主演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因而,由年轻人演绎年轻人的青春冒险也成了这部剧在官方宣传中的主打亮点。然而从目前播出后的观众反馈来看,一众新演员尴尬的演技似乎成了这部作品最受诟病之处。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国产仙侠剧的巅峰时代:2005年,《仙剑奇侠传一》(后简称《仙一》)开始在各地方台播出,拿到了11.3%的平均收视率。此后的五年间,《仙一》不断登陆各个电视台黄金档,并最终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仙一》中的几位主演,在当时平均年龄也不过二十出头,作品不多,演技方面也都尚显青涩。但即使在今天重看这部作品,依旧不会有明显的违和感。

其实一部作品中演员表演的最终呈现,绝不是由演员独立完成的。且不说在起用新演员时,导演在拍摄过程中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单说剧本水准、拍摄机位、氛围渲染、后期剪辑等步骤,实际上都会对表演呈现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仙一》里,胡歌饰演的男主角李逍遥第一次出场,是十年前南诏国公审巫后时,他仗义相救。一身粗布白衣、黑布蒙面的李逍遥从天而降,只有一个亮相、一句台词,镜头一闪而过,就有些惊鸿一瞥的惊艳感。剧本和剪辑都给了演员足够的照顾,没有内心戏、没有复杂的情感,每句台词都简洁而生活化,但镜头又给得非常漂亮。

《蜀山2》的第一集对于女主余英男就远没有这么友好了,几乎“小村村”里所有的人物关系都要靠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来展现。大量没有对话、没有情节的内心独白全部需要女主人公的面部表情来配合,就算是对演技精湛的老演员来说,也着实是一件相当有挑战性的事情。想象一下,面对冗长的、例行公事的大段人物介绍,究竟要配上怎样的表情才会不显突兀?再加上大量直白粗暴的脸部特写,无疑放大了演员在表现力方面的所有缺陷。

滥用内心独白

其实是不懂影视艺术

近年来的国产仙侠剧,在数量上呈井喷之势,观众评分却越来越低。除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花千骨》在人物关系上略有创新,《青云志》《择天记》在制作水平上稍显优势外,其他作品大都乏善可陈。十多年过去了,国产仙侠剧仍旧没有脱离《仙一》奠定的套路:少男少女的成长之旅、纯爱虐恋的三角恋、平凡少年的逆袭、角色扮演游戏式的叙事结构、凭空而来的世界危机……再好的套路演了十多年也一定会被看腻。

仙侠剧的第一集开场,基本不是十年前就是百年前,不是人魔混战就是三界大乱,用辣眼睛的特效堆出一场所谓的史诗般的悲壮战斗,顺便用旁白科普一下世界观背景。打从《仙一》开始,大半仙侠剧都使用这个套路。到了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视觉奇观早就沦落成漏洞百出的五毛特效,而且大部分世界观讲解都是故弄玄虚,对于整部作品后续的故事没有任何意义。

《蜀山2》倒是成功规避了这一套路,但是开篇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滥用,同样暴露出了编剧和导演在叙事能力上的缺陷。实际上,近年来的仙侠剧都有类似毛病——大IP剧《青云志》《择天记》也不例外。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影视都是视觉艺术,成熟的镜头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运用画面和镜头完成叙事应该是对一个影视制作团队的最低要求。无论是冗长的介绍世界观的旁白,还是《蜀山2》式的无关人物情感变化的内心独白,实际上都放弃了画面的叙事能力,也就放弃了影视之为艺术的核心魅力。大制作自然可以请流量明星来担纲收视,骂声一片的同时也收获足够的话题和关注,但小制作就只好带着主演们,一起悄无声息地糊穿地心。(王玉玊)

新闻推荐

《捉妖记2》聚焦“妖界” 胡巴密友将亮相

曾创造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捉妖记》将于2月16日正月初一迎来续集。影片依旧脱胎于《山海经》,充满奇幻神秘的东方色彩,但与上一部主要讲述人的世界相比,《捉妖记2》主要围绕妖的世界展开,除“胡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