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没有深爱,明星慎做导演

齐鲁晚报 2018-02-05 14:03 大字

黄渤导演的电影处女作日前揭开了神秘面纱。为了这个导演首秀,他可谓费尽心血,拼了全力,光是舞台空间就搭建了3天。虽然黄渤还没有想好电影的名字,众人也没有看到完整作品,但是,这种严苛的态度,已经让人们对于黄渤的作品有了期待。因为人要骗自己最容易,而黄渤要过的恰恰是自己这一关。

其实,演而优则导的明星,黄渤不是第一位,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已经有很多演员转型导演的作品亮相,而这几年跨界来当导演的名人也有很多,但是,这些跨界作品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转型和跨界的人士注定无法超越专业导演,毕竟,像姜文、张艾嘉都是从演员起步的才华横溢的导演。但是,随着电影的门槛越来越低,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可以胜任导演这个头衔的,却忘记了当导演需要很强的专业性,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厚积薄发。正如吴京所说:“现在当导演的门槛只要往前迈一步就能进去,就像跳楼的人一样,跳下去之后能不能活着回来就是另一回事了。导演是一个专业而且有技巧的事,希望大家做导演的时候要慎重。”

由此来看,当导演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名头上再加一个显赫的标签,而是对于电影有很深的热爱,也有很强烈的表达愿望,并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努力和学习后,才有资格踏上电影导演这条路。换句话说,导演人人都能当,但是,能够让人从心里把你尊为导演,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目前中国的影视圈里希望锦上添花,借着自己当下的名气再贴上个导演标签的人很多,而真正想从零开始,艰辛付出的人却并不多。对于观众来说,想挣钱的作品和有诚意的作品,大家一眼即可分辨,像《战狼2》和《七十七天》,以及去年的票房黑马《冈仁波齐》《二十二》等,显然都是“诚意之作”,其拍摄过程中的波折和对于生存意义的追寻,能够直达人心。

所以说,珍惜导演处女作的机会,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够让人看到诚意,观众也会由此透视到作品的品质,对其产生期待,这大概就是“信任的力量”。而黄渤将自己的作品发布会命名为“电影体验会”,体验的恰恰是自己的真诚。(肖扬)

新闻推荐

王宝强力挺恩师李杨新片《盲·道》 称若再合作不要片酬

继《盲井》《盲山》之后,李杨导演的“盲”系列三部曲末篇《盲·道》于2月2日全国上映。而这三部曲之间的跨度长达16年。2日晚,电影《盲·道》在北京举办观影活动,李杨导演携小女主角杜函梦出席,演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