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世上你最珍贵

阜阳日报 2018-02-02 13:02 大字

朱群霞

看完电影《无问西东》,照例进入一种恍惚状态,走到城市中心的天桥上,好像还置身在电影里那场大雨中。

1938年,战火让“九州遍洒黎元血”。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建成西南联大,校址由长沙迁往昆明,以躲避战火。物资极其紧缺,校舍极其简陋。外面大雨倾盆,屋内雨漏如注。教授无法讲课,就干脆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

静坐听雨,胶原如海,校舍如舟。国家飘摇,师生飘摇……

学生沈光耀推开了窗户,一位身披蓑笠的“渔翁”在风雨中岿然不动,而体育系的师生还在大雨中坚持锻炼。

两幅奇妙的画面融汇于同一场雨。而我从电影中又穿越到更遥远的远方,遥远到可以看见孔子和庄子的时空。但不论时空怎样流转,我们却常常都要面临一样的抉择。

沈光耀是被电影三次强调的“富家子弟”,一个“三代五将”之家的独生子。“所能得到的名利光荣,祖上早就有了”。“妈妈只希望你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母亲的满面泪花,沈光耀比我们任何一个观众都明白。

一边是正义的召唤,一边是母亲的眼泪;一边是黎民的苦难,一边是家族的香火。沈光耀遇到了一个“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在一次躲避日军空袭时,沈光耀遇到了吴岭澜,并听到了他朗诵的泰戈尔《爱者之贻》的诗段。

1923年,还在清华大学上学的吴岭澜,也遇到了这个“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而梅校长和泰戈尔就是他的“陌生人”。在两人的启迪下,吴岭澜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文科,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

15年后,在联大校园里,吴岭澜也成了沈光耀遇到的那个“陌生人”,让沈光耀选择了“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在训练和侦察时常常给一个孤儿村投下食物并抖动机翅,成了他们的“晃晃”叔叔,最后在抗日战场上慷慨赴死。

历史总是这样以我们无法掌控的某种方式存在、生长和流转,但也会用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某些精神薪火相传。

1962年,吃过“晃晃”叔叔所投食物的孤儿陈鹏,也成了清华大学的高材生。

一岁多的陈鹏,因为孤儿村单纯的“同情”而存活,他看到了战争的苦难,也看到了“晃晃”叔叔摇动的机翼,长大后的他也似乎比别人更单纯,更懂得爱与同情。当“乌合之众”打“死”了自己所爱的王敏佳,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悲伤地“安葬”。

谁不是这个世界的受害者呢?但唯有真正的爱与同情才能给人活下去的力量。

被爱背叛的刘淑芬,最终“打死”了王敏佳,也投井杀死了自己。被朋友原谅的医生李想,一生记得朋友的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并最终用自己的生命践行“对以后的人好”,在暴风雪中挽救了支边队友的生命,也就是张果果的父母。

和平时期的世界,苦难并没有减少。“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和平时期的抉择,一样艰难,一样需要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广告公司的高管张果果见识了太多的人心复杂,但在那个“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他也终于从父母那里听到了医生李想的故事,最终拒绝了和别人一样勾心斗角,选择不计后果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四胞胎家庭。

一场电影,讲述着四代人不同的故事,但每个故事之间都有着某种联系,都在向下一个故事传递着一种珍贵,比如:每一个时代都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所以,无论你处于怎样的时代,你秉持正义、无畏和同情,所做出的真心选择都会无比珍贵。

电影的最后说:谨以此片献给珍贵的你。可不是吗?你,最珍贵!

新闻推荐

小成本影片困境 《大雪冬至》5天仅收18万

年近八十的主演祝希娟十分敬业,全片共110场戏就演了107场。“或许这是一部没办法获得大规模排片的电影,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转身和耀眼的收场,但我觉得《大雪冬至》完成了它该有的使命。”这是邢潇在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