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新时代” 用微电影记录平凡人不平凡的生活
1月19日下午,“逐梦新时代”上海市第四届市民微电影节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
从2014年的“中国梦 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到2017年的“逐梦新时代”,上海市民微电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2017年3月-12月,“逐梦新时代”微电影大赛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800余部。这些作品的“主角”,就是这个崭新的时代、这座有温度的城市,那些不忘初心、用梦想之光诠释真善美的普通人。
四年来,微电影创作的主题不断丰富,体裁形式也愈加创新。这个活动还将一直办下去,因为平凡人的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都值得被记录,而这些属于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还远远讲述不尽。
本次市民微电影节现场揭晓了42部获奖影片。《她》、《“上海的温度”系列微电影》分别获得剧情类、综合类金奖。
活动现场,多部获奖影片的人物原型和主创人员亮相舞台,和大家分享影片背后的故事。《“逐梦新时代”主题系列微电影》的获奖代表分享了用微电影讲述城市发展成就故事的心得。《传薪者》主角、来自虹口区委党校的红色文化讲解老师张家禾教授,讲述了自己通过“实景党课”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红色历史的心得。
铜奖影片《我的眼睛我的歌》的主人公德庆玉珍,自幼失明,却热爱生活,在上海好心人的帮助下,将纯真动人的歌声从雪域高原唱到了大上海。来到现场的德庆玉珍告诉观众,自己刚刚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同时她还用手机辅助的语音提示功能和现场观众共同自拍,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了每一个人。
讲述钟杨教授故事的《播种未来》在2014年“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市民微电影节获银奖。今年,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李丽珍教授为我们讲述如何《打开昆虫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钟杨教授的理想信念被更多人传承弘扬,科学高峰上,无数勇敢无畏的攀登者一直在奋力前行。李丽珍教授希望通过拍摄这样的微电影,让更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未来可以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为国家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诚如颁奖礼上主持人所说,一座城市闪光并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金奖《上海的温度》系列微电影,把镜头对准各行各业的一线劳动者,诠释着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与人文情怀。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以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让城市始终有温度”为切入点,制作推出《上海的温度》两季6集微电影,深情抒写了上海城市建设运行各领域一线普通劳动者的感人故事。从关爱呵护失独老人的普通民警到25年坚守地铁维保第一线的“地下夜行人”叶春明团队,从为全国艾滋病人做过1200多例手术的“刀锋战士”朱同玉团队,到坚守职业信仰、传承匠人精神的照相馆老师傅,他们都做着看似普通却又不可或缺的工作,他们的默默耕耘,生动演绎和传承着上海的城市精神,立体诠释了敬业的态度、开放的气度、创新的热度、社会治理的精度,为上海的城市温度做了最有力的注脚。
获奖代表朱同玉医生在现场呼吁更多有高超技艺的外科医生可以加入到为艾滋病人手术的团队中来。
上海市民微电影大赛连续举办四年来,也带动了全市一系列微电影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电影大赛、“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上海市公益微电影大赛等均积极提交获奖作品参赛。
去年11月起,主办方已经挑选部分精彩作品,分为“逐梦前行,不忘初心”“价值引领,崇德善行”“时代精神,美好情怀”三个主题,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移动电视等进行全媒体、多平台展播展映。
新闻推荐
电影《妖猫传》中,黄轩扮演的“白乐天”性格桀骜不羁,行为举止近乎神经质,这与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大诗人白居易稍有出入。而银幕上的他脑子里充满了孩子气的浪漫幻想,宛若“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