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隽永浪漫的青春散文诗
黄轩饰演的刘峰,是片中的活雷锋,也是最悲情的一个角色。
正如片名一样,电影《芳华》讲述了一群文工团员的芳华,而芳华散尽过后,除了过往的喧嚣,还有对时代和命运的反思。
本定于国庆期间上映的《芳华》,在拖了两个多月后终于在12月15日顺利上映,说它是这个年尾最受期待的国产电影,可能并不为过。
《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群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生活在军队文工团的年轻人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背负信仰,充满理想,纯真而又坚定,他们在大环境的变化中,经历着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
要说《芳华》这部电影,就不得不说说冯小刚早年的经历。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19岁去宣传队,20岁到文工团,之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并且参与不少部队文艺晚会的筹备工作。在回忆青春岁月的时候他曾经说,“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很多事都会被忽略掉,但唯独文工团的生活一直长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到了现在,这位国内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已经接近花甲之年,终于有机会借着严歌苓的小说,把自己对文工团的情感和所有青春年华的记忆拍成电影。
看完整部电影,首先能感觉到的是一个优秀电影导演所能呈现出来的工整和细腻。无论是场景的布置、光线的分配等细节处理,还是台词的表述和镜头的切换等电影技术层面的展现,《芳华》都堪称优秀。电影开篇的一段舞蹈动作练习、中段战争场面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不故弄玄虚地玩什么3D技术,也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电影感,这就是好导演的基本保障,就像是次次考进全校前三名的尖子生,不可能交出不及格的考卷一样。冯小刚在这方面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和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第五代”导演中的抗旗人物相比,编剧出身的冯小刚在讲故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芳华》却似乎抛弃了冯导作品讲故事的优势,电影从文工团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再拍到文工团解散后的琐事,剧情一直波澜不惊地进行着,围绕着的也无非就是年轻女孩之间的互相排挤猜疑和对青春过往懵懂爱情无谓喟叹,即便涉及战争,也能把残酷无情的牺牲转到了感情寄托问题上。对于不熟悉文工团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故事节奏肯定是无聊的,但对于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来说,整个观影过程就像是品读一首浪漫隽永的散文诗一样,读的时候感触不多,但情绪却能够在一句一句的诵读里慢慢积累,最后一句读完已泪流满面。
除了勇敢地表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外,《芳华》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在电影后半段:战争结束后,文工团里的高干子弟战友整天在外面拿地赚钱,在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男主角刘峰却拮据而又艰难地骑着自行车谋生活,他用以谋生的车子被交警扣留并被讹诈一千块罚款(当时他月收入三百、车子价值三千)时,索车无效后甚至还被对方推打,冯小刚借片中一名女主演的口骂了一句不挂字幕的脏话,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有着极具现实意义的桥段的愤慨之情。
从《唐山大地震》到《一九四二》再到《我不是潘金莲》,最后到这部《芳华》,冯小刚最近几年涉及的题材令人难以捉摸,但每一部电影都极具现实意义。这也是他和张艺谋、陈凯歌相比更值得让人钦佩的地方,虽然另两位多年前就靠着《活着》和《霸王别姬》这样的代表作走上神坛,而冯小刚虽然拍了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卖座的贺岁片,却一直都缺乏有思想内涵的代表作,但到了后期,当另两位大师在商业资本的裹挟下不思进取地拍着集结了大量流量小生但毫无营养的《长城》和《道士下山》时,冯小刚却一如既往地忠实内心,把一部部可能注定在商业上无法有太高成就的佳片带给观众。
就像眼前这部《芳华》,它可能只是一名即将迈入60岁的导演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回忆,虽然浓烈鲜艳又饱含深情,对于没有经历又缺乏代入感的年轻影迷来说,絮絮叨叨地讲这样一段故事一点也不刺激,但《芳华》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呈现了一个在纷繁复杂的华语电影圈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导演最真诚也最自我的一次表达。
简单地说就是,我拍我的,你爱看不看,但不管你看不看,我都会把它拍好。
记者高磊盈
新闻推荐
由郭德纲执导,岳云鹏、吴京、井柏然、林志玲、王宝强等33位影视明星出演的贺岁奇幻喜剧《祖宗十九代》日前发布“美梦”版海报,将奇幻穿越题材以美梦的形式展现,同时还展示了电影的强大阵容和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