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科技协同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绵阳科创区:以打造七大创新平台助推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日报 2021-05-26 06:30 大字

(记者 张宇 通讯员 蒋琳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人社部全国双创项目、荣获科技部创新创业优秀企业……近年来,扎根绵阳科创区的赛恩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这家从事高端装备专用高品质永磁电机研发生产的科技企业,正向着成为中国永磁电机龙头企业的目标阔步前进。

赛恩新能源的信心源于企业的技术实力,也源于企业“搭对车”获得的助力与扶持。赛恩新能源“搭”的这列快车,是绵阳科创区打造的科技城科技协同创新“七大平台”。“公司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园区平台的扶持和帮助。”7年前,刘昆明在科创区创立了赛恩新能源公司。创业之初没有场地,园区创新孵化平台为他们解决了办公和生产场地;遇到资金难题,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吸引来第一笔天使基金;研发进度缓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提供专业支持,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度过瓶颈期后,赛恩新能源产值呈几何级增长,发展势头强劲。

绵阳科创区科教资源富集、人才智力密集,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推动绵阳创新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围绕建设“共通共用、共建共享”协同创新平台,绵阳科创区通过集聚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了创新孵化、成果转化、技术交易、仪器共享、人才供需、质量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七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从1到N”的裂变,帮助创业者把想法变成现实,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为确保园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绵阳科创区聚焦“创新”核心,完善平台功能。通过“政府主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形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特色,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重要支撑节点。通过探索建立“工作例会+联动指标评价体系”的方式,促进平台优势互补,推动七大平台形成“一盘棋”的格局,优化各平台创新成果展示,进一步提升创新平台的显示度和知晓度,着力打造更具权威性、更有影响力的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平台,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科创区的支持下,重点实验室、高校产学研基地、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等各类成果转化平台正把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尖端技术成功推向市场。猎鹰科技集团是科创区一家协同创新技术的转接平台,依托国内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的先进技术和人才优势,打造了集激光、核技术应用及核退役、特种微波、网络安全与技术侦查四大产业。“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我们共同研发出了全球首款高能环保气爆人工震源和处理核工业废物的天然矿物纳米改性材料、超顺磁性纳米材料,并将其推向市场。”猎鹰科技集团董事长陶磊说。

创新是绵阳科创区的城市基因,也是绵阳科创区一张对外的闪亮名片。目前,绵阳科创区有近100万平方米的创新载体,有以久远创新产业园、中物孵化基地等为龙头的成果转化平台;有收录科技成果31000余项,企业13000余家的技术交易中心等技术交易平台;有19万项测试服务能力、可服务11350余种产品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有以检验检测产业园为龙头的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同时,聚集了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拥有构建人才“强磁场”的人才供需平台,并聚集了股权、证券、基金、风投等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平台……这七大布局全面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正汇聚起强大合力,让绵阳科创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有力带动着园区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元方率队赴上海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携手推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本报上海专电(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鑫)5月22至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率队赴上海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分别与钜成企业管理...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