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四川领先”的营商环境为目标,158条硬措施直击各类市场主体的最新期待与最新需求 绵阳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记者 任毅 张宇)“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以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四川领先”营商环境为目标,绵阳日前从“企业投资再增便利、创新创业再添活力、企业运营再减负担、公平监管再创条件、权益保护再加力度、政务服务再提质效、城市能级再赋动能”等七大方面158条举措上再深化与再发力,以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记者从这份绵阳方面日前出台的“绵阳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上获悉,绵阳聚焦各类市场主体的最新期待和最新需求,结合以往改革的成功之举,对标先进地区典型经验和最佳实践,围绕企业创办经营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服务事项与保障措施,出台了这158项具体任务,其中的创新事项达72项,并以“清单化”的形式将这158项具体任务,责任到牵头部门、细化到完成节点,以确保该项工作系统推进与整体提升,助推绵阳迈步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低成本”,绵阳持续减时限、减环节、减流程、减费用。《方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共性问题入手,首先所释放的第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持续降低企业与群众办事的效率与成本,明确对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纳税、政务服务、登记财产、跨境贸易涉及审批服务效率的8项指标进行了量化数据要求,均按照“省内第一”和“国内先进”水平设计。如在获得电力上,全面推行小微企业及其他低压用户电力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高压用电“省力、省时、省钱”服务。
突出“便利化”,化“繁”为“简”,为创新创业再注活力。《方案》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包容普惠创新、获得信贷、企业开办、市场监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保护中小投资者等10项客观指标,对照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在建立工作机制、提升便利度、优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再度优化。如在企业开办上,绵阳升级企业开办协同服务平台,将企业开办流程整合为1个环节,并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企业登记、刻制印章、申请发票、社保登记、员工参保、公积金开户登记7.5个小时全流程办结。
彰显“特色化”,打造富有绵阳品牌的营商环境。《方案》尤其是将“放管服”改革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努力推出更多领域“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努力实现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并力争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零跑动”。特别是为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绵阳聚焦民生事项、企业生产经营高频事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业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绵碚通办”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跨省通办”办理模式,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异地可办,推动资质资格两地互认。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据介绍,近年以来,绵阳把持续深入地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聚焦转变政府职能,聚力关键,落子重点,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相继出台了落实“建设服务型政府43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3条”等实招,特别是围绕企业“准入难、落地难、融资难、用工难、退出难”等难点、痛点与堵点,在探索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五专机制”。该机制在去年年底还代表四川省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一省一案例——改革集萃篇”,作为四川经验向全国推广。
环境生金,发展潮涌。记者了解到,在这一良好的营商环境中,近5年来,绵阳累计引进了以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柔性面板、240亿元的惠科液晶显示为代表的5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408个,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连续五年居全省非省会城市第一,正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投资兴业的热土与高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亚辉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兰建春)近日,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工信部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