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眉山文化惠民“接地气”

四川日报 2015-02-18 11:05 大字

村民“点单”政府“送餐”上门

本报讯(袁丽霞 记者 文铭权)舞蹈、快板、川剧……2月9日,眉山市东坡区柳圣乡综合文化广场,一场惠民演出吸引近2000名群众观看。“《吐火变脸》要开始了,快拿手机拍照。”石榴村村民张仕平夫妇很激动。前不久,张仕平到乡文化站,表示希望看到《吐火变脸》及各种小品等。“没想到节目这么快就送到了家门口。”张仕平说。

2015年春节前后,眉山举行“同圆中国梦共建新眉山”系列群众文体活动,给群众派发文化“红包”,包括100名文艺工作者走基层、广场歌舞大赛和民间文化技艺广场汇等14大类文体活动。春节期间,全市将在1186个行政村各放映2场露天电影、6个区县城市广场各放映4场露天电影,市财政出资购买6000张电影票,免费送给低收入群众。

为让活动更接地气,眉山要求重心下沉、活动下移、干部下去。今年元旦送文化下乡前,该市派出各级党员干部走进群众中广泛调研,征集各方意见,让群众直接“点单”。不少群众反映,过去节目中宣传的法律知识专业性太强,很“打脑壳”,希望能以文艺的形式表现。为满足群众需求,眉山组织当地作家、艺术家创作一大批反映眉山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决策,具有鲜明本地特色、风土人情的作品,通过讲百姓语言、说百姓故事、演百姓生活,通俗易懂地介绍政策和法律知识。于是,构建和谐小区、村庄的宣传理念转化为诙谐的小品,创建为民服务的“四支队伍”举措变为朗朗上口的快板……“快板里说的内容,我这个老太婆都记着了,遇到难题可以找党员志愿服务队、基层便民专业化服务队、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和村(社区)网格员服务队这四支队伍来帮忙。”洪雅县余坪镇65岁的张素珍说。

眉山围绕返乡人员、留守儿童、部队官兵、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和基层一线劳动者等重点群体,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采取国助民办、民企民办、合作联办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站等10多家,组建群众文艺团体160支。

打破体制机制束缚,鼓励民办文化社团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文化非营利性机构、文化经营单位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文化惠民服务和产品。近两年来,市、区县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共投入l804万元,开展送文化下乡、进园区、进企业、进景区500余场次,惠及群众100余万人次。

新闻推荐

从“旱鸭子”到“飞鱼” 四川小将三超世界纪录

□本报记者薛剑钱晞9月17日,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游泳比赛继续进行。在男子SB2级50米蛙泳决赛中,四川小将黄文攀以50秒78的成绩夺得金牌并超过世界纪录。这是黄文攀在本届残运会上夺得的...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