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强化一盘棋发展意识 服务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 慈湖高新区:强基固本 创新协同竞逐融合之路
深度强化一盘棋发展意识服务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
慈湖高新区:强基固本 创新协同竞逐融合之路
11月2日,在旋挖钻机的轰鸣声中,慈湖河大桥建设工程顺利完成第五根桥梁桩基础施工,标志着S105(犁尖湾—联合西路)改建项目进入施工快速期。该项目建设对于促进慈湖高新区与南京江宁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融入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完成后,宁马两地可实现更加快速的“无缝对接”。
慈湖高新区作为马鞍山市距离沪苏浙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机优势,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科技创新、联防联治等方面,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全面融入长三角,努力打造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思想观念主动对标强化使命勇担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马鞍山市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升级版的当下,在思想观念上与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主动对标,是最根本的前提。
2019年11月27日, 慈湖高新区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签订了《推进跨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建框架协议》,立足双方主导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现状,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2020年9月18日,首届长三角国家高新区党建联盟联席会议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无锡高新区召开。作为受邀代表,慈湖高新区作了交流发言,并正式成为首届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和党建联盟发起单位。该研讨会进一步完善了与沪苏浙城市协调沟通、协作配合的长效机制,开启了以党建促发展,奋力开辟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近年来,慈湖高新区主要领导带队,招商、经贸、社事、科技等多部门负责人多次主动前往南京现场学习交流;通过“上挂”“下派”等多种交流形式,积极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今年9月份以来,结合园区重点工作,制定《慈湖高新区2020年干部专业素质提升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各类专业素质培训;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邀请南京专家学者前来开展专题讲座,努力提高园区全体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通过自我加压、拉高标杆,慈湖高新区不仅在发展理念、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上与长三角并轨、接轨,更把观念更新体现在平时工作中,落实到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等具体行动中。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积极承接市级权限下放,理顺机构、人员、工作流程、培训机制、检查督查等承接机制,确保44项权限承接顺畅;积极落实“标准地”改革要求,切实提高项目落地效率。作为全市首宗“拿地即开工”重点项目,中电泰日升项目于1月9日签约,4月30日完成拿地,5月18日完成桩基施工,项目预计总工期210天,计划建成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产、当年争取入规的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企业调研1200余次,受理交办企业诉求事项458件,办理人民网、省长热线、市长信箱、互联网+政务服务、市长热线等共833件,办结率均为100%。在全市率先建立并试运行园区企业信息服务系统,修订完善《慈湖高新区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慈湖高新区招商引资暂行规定》等,全年共为迈特诺、金桐等250余家企业兑现奖励政策4.9亿元。慈湖高新区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努力争创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东向发展道路宽
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宁马城际铁路每每有消息传来,都会成为刷爆朋友圈的热点新闻。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中的“都市圈通勤交通网重点工程”,宁马城际由南京进入马鞍山市内的第一站便是位于慈湖高新区核心区内的“慈湖站”。
9月26日,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暨全省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暨S105(犁尖湾—联合西路)改建工程开工仪式在慈湖高新区S105改建工程现场举行。S105(犁尖湾-联合西路)改建工程项目路线长1.863公里,起点位于皖苏省界处顺接苏S338(丽水大道),向西经中海新材料、金桐化学北侧,终点接联合西路,是马鞍山市又一条对接南京路网的重要快速通道。
如今的125路公交车,每天仍是忙忙碌碌、来来回回接送着往返宁马两地的乘客。跨省运营的公交,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市民之间的联系,节省了出行成本,也吸引了更多南京企业在慈湖高新区落地生根。
经济发展,交通是“先行官”。近年来,在市级统筹指导下,慈湖高新区力促和南京实现“无缝对接”,全力以赴推进S105联络线、宁马轨道交通、宁马高速“四改八”等宁马融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征迁工作,努力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公交、公路、城际铁路,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提档加速”,“大动脉”正在畅通、“毛细血管”持续疏通,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一个“互联互通”的路网正在编织中。
招商引资产业融合紧牵发展“牛鼻子”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园区发展是经济工作的“主战场”。早在2018年3月,慈湖高新区便成立了驻南京经贸技术联络处,这也是马鞍山市开发园区中首个按照公司化方式成立的驻外联络机构。联络处围绕南京“441”和五大地标产业,结合高新区“3+1”主导产业方向,加大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南京地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落户马鞍山慈湖高新区宁马科创园的上海皓元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从事医药产品检测,并为园区及周边医药企业提供检测服务,预计年产值近亿元。该平台通过引入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整合长三角区域生物医药企业技术资源,为园区进一步加强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加快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战略制高点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位于慈湖高新区核心区内的科思化学高端日用香料及防晒剂配套项目正在进行厂区绿化和规划验收等扫尾工作。马鞍山科思化学有限公司是南京科思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产品占据了同类产品的较大市场份额。正是看中了慈湖高新区在长三角地区的独特优势,科思股份在慈湖高新区先后投资了两家全资子公司,生产销售蒸蒸日上。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我们高新区来说是重大利好,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这个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慈湖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李明说,今年以来,高新区紧紧抓住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好机遇,聚焦重点区域,聚焦主导产业,聚焦大院大所,聚焦开放合作,紧盯长三角区域开展招商;并以委托招商的方式,先后与张江高科技园区商会(医药新材料等方向)、浦东新区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信息类方向)等签订合作协议,借助外脑力促主导产业项目的招引。近年来,慈湖高新区引进来自长三角地区以及为南京重点企业配套的亿元以上项目数占签约项目总数超八成。
科技创新协同发力跑出创新“加速度”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招引来自长三角的高层次人才占总数七成以上,助力园区原始创新能力再攀新高。2020年,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院士合作,成功备案省院士工作站;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的德馨华海徐寒梅团队扎根慈湖高新区已有三个年头,团队领军人徐寒梅博士先后带领团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等多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进入安徽省2020年度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项目专家答辩环节。
有了原始创新能力,还要学会借力发展。慈湖高新区充分利用南京及长三角地区高校众多的优势,扎实推动与大院大所的产学研用合作,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双创人才的集聚。
2019年10月,由东大科技园、东大骏达、慈湖高新区三方合作共建的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项目成功签约。短短一年内,已被认定为马鞍山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招引项目17个,注册成立企业8家,引入合作公共服务平台5家,成立孵化器种子基金1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12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家,引进高端人才博士1人、硕士6人,成立孵化器种子基金100万元。
同时,慈湖高新区与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就在上海建设马鞍山离岸孵化器和在马鞍山建设产业加速器达成全面合作协议,现已开展多场产业项目合作对接会,推荐国际项目19个、国内项目12个,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马鞍山分中心今年已推荐大健康成果4个,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共建的马鞍山南马智能制造研究所有限公司运营孵化器在孵企业20家,毕业企业1家……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以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产业获批科技部、财政部“百城百园”行动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园区,并连续八年获评科技部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慈湖高新区孵化器上榜2020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南马智造工场众创空间成功备案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培育的企业、团队在省赛、国赛中捷报频传……慈湖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共同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双方“联姻”、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联防联治手牵手共建共享一家亲
长三角各城市发展中的合作联动对城市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考验。慈湖高新区城管执法局结合实际,探索城市管理协作模式,着力打破地方之间的执法壁垒,健全协作交流机制,完善联合办案和协助办案机制等管理方式,引进城市精准治理、智慧城管、违建治理等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逐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渣土车管理、城市“牛皮癣”管控、违建拆除……今年以来,围绕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慈湖高新区城管部门与南京江宁区城管部门开展了多次城市管理执法协作,加强工作交流和亮点工作借鉴,逐步提升两地交界市容环境面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加强城市管理协作的同时,慈湖高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去年以来,重点围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环保投入达5.6亿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四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有序推进世行慈湖河水系整治项目,对慈湖河、天然河和湖泊塘等重点河湖水域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提升,构建两省交界清水廊道。开展大气扬尘“1+10”专项整治工作,全力推进“两山”区域生态恢复,抓好沿江植树造林绿化工作,组织实施湖泊塘北半岛生态林、苗圃生态林、小泉塘彩色林和天门大道、太子大道等交界地区和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加强与南京的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打造一条名副其实的皖苏生态绿色长廊。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全面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重点清查含违禁内容的文化产品
马鞍山市全面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清查含违禁内容的文化产品本报消息记者谈恒成报道12月10日上午,马鞍山市在前期...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