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筑牢城区“水安全”防线 15处“老大难”积涝点已完成整治
随着汛期和梅雨季节的到来,近期市城乡建设局、市防洪办正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备汛措施。围绕下穿立交泵站信息化建设、城市防洪主通道完善、历年易积水路段整治等多方面,增强防汛抗洪能力,提高应急处置速度,筑牢“水安全”防线,进一步提升合肥中心城区安全度汛保障水平。
“母亲河”两岸提升雨水收集调蓄能力
今年4月中旬,南淝河中游重点排口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工程正式投运,调蓄容量为 7.7 万方,服务区域包括史家河、二里河、池郢泵站以及西李郢泵站系统,总汇水面积约21.06平方公里。这项工程亮点是拥有全省最大的雨水调蓄站,配备了“超级”地下雨水管网,管径接近两层楼那么高,在今年汛期能发挥重大作用。
去年汛期,南淝河城区段防洪压力较大。根据统计,南淝河干流雨水汇流面积约115.5平方公里,有61个雨水子分区,干流两岸较大的排口多达25个。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急暴雨影响,今年合肥在南淝河干流新建了4大调蓄池。目前,“母亲河”城区段两岸陆续投运的雨水调蓄池为22 座,总的调蓄规模增加到44.85万立方米,通过对道路上的雨水进行科学收集和调控,在强降雨时减少内涝发生的几率。
借助科技手段,建设部门还在加快布局下穿桥、易涝点视频监控和积水监测体系,完善市、区监控视频、天网共享、积水监测等防汛预警数据化平台。实现建成区141座下穿桥及主要泄洪河道可视化管理,让积水能够早发现、早处理。
15处“老大难”积涝点已完成整治
作为存在多年的易涝点“老大难”,金寨路安徽建筑大学汛期容易出现积水,主要是因为该片区排水设施先天不足。今年,建设部门专门组织对该处区域新增大型排水管道,再遇暴雨时,可以有效分流上游的来水,内涝情况有望得到缓解。
合肥去年共有19处积涝点被列入市级督办整治,截至6月9日已完成15处。剩余西园3号路、建筑大学(北区)积涝点以及当涂北路立交泵站、环湖北路与衡山路交口等4处积涝点,正在加快推进治理,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尽早建成发挥实效。
此外,为了提升应急能力,全市建设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已配备59台移动泵车、移动电源31台,储备各类防汛物资如编织袋28万余条、彩布条3万多米,确保防汛抢险的设备、物资需要和调配。
主城区增加更多防洪排涝“新武器”
就在上个月,南淝河下游徐涵、范拐两座排涝泵站接连建成。它们投运后,可有效解决瑶海区和包河区6平方公里汇水面积的防洪积涝问题,对提升合肥东部区域的排涝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徐涵排涝泵站工程新建 23m3/s地埋式雨水排涝泵站一座,服务面积约2.3平方公里;范拐排涝泵站位于淝河镇南淝河右岸,服务面积为 2.83平方公里,新建规模31m3/s排涝泵站1座,两座排涝泵站设计防洪标准均为百年一遇。
近年来,全市紧抓排涝工程建设进度,结合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已经完成排水防涝项目120个,建成管渠476.1公里,新增泵站规模269.6m3/s,实现总投资85.16亿元。这些排水工程将在今年汛期发挥功效,为城市防洪提供更多强力武器。
针对去年汛期高水位下,老城区一些排涝泵站出现的突发问题,二季度合肥还展开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泵站汛前集中检修。本次共检修泵站、排口96座,检修设备3300余台(次),保证泵站设备不“带病”进入汛期,为打好今年防汛“硬仗”做好准备。
合建宣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吴奇
新闻推荐
今年中考6月14日至16日举行 考生须备好“健康承诺书”备查
今年中考6月14日至16日举行考生须备好“健康承诺书”备查本报消息记者黄莹通讯员柴家峰报道高考圆满落下帷幕,中考也将接...
当涂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当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