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巴郡临江甘氏甘宁族系考

华西都市报 2017-06-11 04:05 大字
临江,古地名,属秦置巴郡,今为重庆忠县。

《华阳国志》载:“临江县,枳东四百里。接朐忍。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严、甘、文、杨、杜为大姓。”

《三国志·甘宁传》云:“甘宁,巴郡临江人也。”今按:常氏先举临江五大姓,下乃以文立、杨宗、甘宁为之疏证。此乃巴郡临江甘氏最早的文献记载。

战国时,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国,置巴郡、十一县,其中有临江县。虽有一说临江县为西汉置。在这个时间点上,各文献记载不一。但按“临江县,枳东”这个语序和提法,可以用枳地的变迁和存在时间来佐证此时的临江在何时。

相关文献记载: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在故楚枳邑置枳县(今涪陵),为区境置县之始,属巴郡。东汉时,永元二年(90年)分枳县置平都县(今丰都)是为丰都建县之始。

这个平都县在临江县与枳县的中间,所以“临江县,枳东”这个提法应该是在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和永元二年(90年)之间,之后就不是枳东,而应称平都县东。

所以,推定记载巴郡临江甘氏存在的时间,应该是在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至永元二年(90年)之间,并在此期间已经繁衍发展成为当地第二大姓氏——临江甘氏。

《蜀鑑》记载:“秦惠文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陈壮(庄)反,杀蜀侯通国,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诛陈壮。”

《华阳国志》也有相关记载。甘茂于公元前311年平叛乱来过巴蜀。秦国文献也记载因经历几次巴蜀平叛后,留下众多人员驻守巴蜀,甘茂的后裔抑或因此迁往或随征留在了巴蜀。

《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蜀侯辉、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秦王使甘茂诛蜀相庄。”列传还记载,甘茂逃出秦国前往齐国的路上,恰巧碰上苏代,向其说:“我的妻子儿女还在秦国,希望您拿点余光救济他们。”据此,甘茂的后裔被留在了秦国无疑,而巴蜀已属秦国。其后,秦始皇时,茂孙甘罗的出现,也佐证了其后裔的存在。

临江甘氏自茂裔落籍几百年,虽有文献记载其族之繁盛,但其世系名讳已难以考证,当然可以期待后世的考古发现。

而后,在三国时出现了甘宁。甘宁,字兴霸,生不详,卒于220年,东吴孙权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吴书·甘宁传》也没有提到甘宁是谁的后裔,目前众多《甘氏宗谱》所记载的世系皆不足为据。

南宋兴国州著名文人王质所作《富池昭勇庙记》载:“某为秦丞相,王远祖也,某为吴尚书、某为会稽令者王子也,某为吴太子太傅,某为晋镇南大将军,某为散骑郎者,王孙也。”

更早期文献《晋书》载:“甘卓,字季思,丹杨人,秦丞相茂之后也。曾祖宁,为吴将。祖述,仕吴为尚书。父昌,太子太傅。”

明确地提到自己是秦丞相甘茂之后,以此可知,巴郡临江甘氏乃甘茂之裔无疑也。

自系出甘茂的临江人甘宁,被注解为南阳人则是裴松之为《三国志》中所作注解:“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吴书曰: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归家。】。”

然而,《吴书·甘宁传》原文是:“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至二十余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

显然,裴氏将“因居南阳”误注解成“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岂不知甘宁之族于先秦与汉初间已是临江第二大望族。

“宁本南阳人”实属误注。依其注解,让诸多资料和史料失据。《忠州志》明确记载甘宁为临江甘家坝人。由于三国时吴蜀两国时好时坏,临江甘氏部分族人或外迁或跟随于甘宁。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投奔在京口的东吴孙权。同年破黄祖,并参与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孙权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但甘宁作为外系将领,按惯例其亲族应被留在了京口。同时跟随甘宁的临江甘氏族系,也移居到了京口。

《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宁卒,权痛惜之。子瑰,以罪徙会稽,无几死。”

《太平御览》引伏滔《北征记》的一段记载:“姑孰九井山北十里山有吴人大将诸葛瑾墓,墓墙获犹存。西北十八里直渎前墓,是吴将甘宁墓也。相者云,此墓有王气,孙皓凿其后计里,名为直渎。”

张铉《大至金陵新志》载:“甘宁墓在直渎山下。”直渎在今南京北城。

关于甘宁儿子甘瑰、甘述及其后裔的记载却罕见于史料。

宋时《富池昭勇庙记》:“某为吴尚书、某为会稽令者王子也。”此吴尚书应该是甘述,会稽令应该是甘瑰。

《宋会要缉稿》:“甘公祠,在永兴县池口镇,宋太祖开宝六年封褒国公。神宗元丰五年十月加号褒国武灵公。高宗建炎四年七月,加封昭毅武惠灵显王,王妻熊氏封顺佑夫人。并封其二子曰绍威侯、曰昭灵侯,女柔懿夫人。绍兴八年三月,别给敕。绍兴二十一年十月,加封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

百年之后,东晋永昌元年(322年),甘卓,丹杨人,被王敦指使襄阳太守周虑杀害,其四子皆被害。

甘卓历任湖侯、梁州刺史、镇南大将军等职,获赠骠骑将军,谥曰敬。

此丹杨乃晋之丹阳。东晋时,为避杜皇后讳“阳”字,改丹阳为丹杨。今在安徽当涂县。

甘卓乃甘宁曾孙,以此可知,甘宁部分后裔已迁居到丹杨。

根据相关史考证:甘宁,妻熊氏;子二,述、瑰,女一,懿夫人。孙,昌;曾孙,卓;玄孙,蕃(卓子,另三子名不见史载)、昂(卓兄子)、散骑郎苗,玄孙女(卓女嫁与陈敏之子陈景)等。

瑰因罪迁会稽,无几死,世系无史料记载,但其获罪时间应在孙权健在时,可以参考周瑜次子获罪而后死亡事件。

甘卓为丹杨人,但其族系迁徙记载皆无,世系不记旁系,因为相关文献明显记载甘卓有兄弟,有几人无考。那么,述和瑰是否还有更多后裔,很难稽考。

作为最早迁徙到京口的甘宁后裔和临江甘氏,在唐朝已发展成润州丹阳郡的望族。《全唐文补遗》大唐鸿胪卿兼检校右金吾大将军上柱国赠兵部尚书曹国公墓志文:“君讳元柬,丹阳人也,其先出自有夏,暨甘盘种德,作师于殷;甘罗树行,立名于秦。戊以坚白徜徉七雄之地,宁以虓阚折冲三国之军……年十八,举茂才……进位鸿胪卿兼右金吾卫大将军封丹阳郡公。别食封三百户……追赠兵部尚书、曹国公。娶太子仆南阳樊珍之女合葬于洛州偃师孝义乡。有子曰:昭、晖、晓。”

这足以说明,唐朝神龙年间的甘元柬,作为甘宁后裔出现在唐时,丹阳郡其族系之显赫。

曾祖珍,青州刺史、南陵公;祖基,赠太子中舍人;父玄览,皇朝汉王府参军,赠润州刺史;兄元琰房州刺史;子甘晖授太子赞善大夫。

大唐《难元庆墓志》:“夫人丹徒县君甘氏,左玉钤卫大将军罗之长女也。”以此可见,临江甘氏甘宁后裔在唐时丹阳郡之显赫。

《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卷一卷并序》江东道二十郡润州丹阳郡出八姓:甘、纪、那、洪、左、洗、鄢、广。清晰记载了当时丹阳郡甘氏之繁盛,姓氏排列丹阳郡之首。

《至顺镇江志》:“姓氏,许、左、甘、纪,寰宇记丹阳郡出四姓。”记载了甘为镇江(京口属镇江)四大姓氏之一。同时还记载京口甘氏为当地“土著”以及宋元时期的京口甘氏:甘桂芳、甘应辰、甘大亨等。

以此可见,临江甘氏迁徙京口后于唐朝发展成润州丹阳郡望族。在唐末,有奉新甘氏、丰城甘氏等族系皆迁自润州丹阳,实为润州丹阳郡甘氏也。而后蔓延于苏、皖、赣、豫、渝、川、黔等地。

临江甘氏族系自秦丞相甘茂始,自齐之楚,由楚移秦,秦迁临江,宁徙京口;至今历经2000多年的繁衍,宗系蔓延四方。时出将相忠烈,时出公侯贤贵,时出氏望,延绵不绝,可仰可叹! 甘晓松

新闻推荐

瑶海区小学学区划分表

合肥市胜利路小学胜利路街道、长淮街道交界(不含恒大中央广场)胜利路淝滨路北一环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铜陵路至临淮路至一环路淮南铁路三里街街道、长淮街道交界三里街街道、长淮街道交界合肥市长淮...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