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献爱心戴传香为病人诊治对普通百姓而言,幸福从来不抽象,能健健康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翻开厚重的人类健康历史,为延续生命,保护健康,人类与疾病进行了旷日持久的

皖江晚报 2017-06-06 12:42 大字

葛大放在当涂处理疫情

徐辅忠调试急救记录仪数据

志愿者献爱心

戴传香为病人诊治

对普通百姓而言,

幸福从来不抽象,能健健康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翻开厚重的人类健康历史,为延续生命,保护健康,人类与疾病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对抗,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健康守护者。

在马鞍山,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奋战在疾控一线,数十年如一日与传染病做斗争,守护一城安全;或实施院前急救,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或挽起袖子无偿献血,用鲜血书写人间真情;或扎根基层,减轻病人的痛苦,为社区百姓送去家门口的医疗服务。他们,成为马鞍山健康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文图/记者王永霞董磊

通讯员陆丽徐曲明

不畏疫情,奋战疾控一线的“健康卫士”

每天早上走进办公室,葛大放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看看前一天有没有哪个医院收治传染病人。

葛大放是马鞍山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从事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26年,他的工作场所始终是普通百姓避之唯恐不及的疫情一线,比如非典、禽流感、洪涝灾害……他,以及他的团队,默默奉献毫无怨言,守护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安宁、健康。

2003年一场抗击“非典”的战争席卷全国,葛大放成为马鞍山“作战”队伍中的一员。50多天时间,他吃住在单位,几张桌子拼成一张简易床,晚上困了就躺着休息一会。桌上摆着的两部电话,预示着他24小时待命,一有疑似病例,立即赶往现场。

刚战完“非典”,2003年7月份,他又接到命令,当涂石桥、马桥等地,2000多人患上腹泻,要求立即前往调查。在石桥、马桥的一个月里,葛大放和疫情小分队成员分成几个组,挨家挨户调查腹泻原因,上千户居民,他们只用了3天就跑完了,最终发现病源来自饮用水。接下来的时间,他们给自来水厂消毒,为防止复发,每天都要巡查,直到最后一个腹泻病人康复才离开。

2004年,向山发现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他穿上防护服,在现场指导消毒。温度高,防护服又密不透风。2014年,动物禽流感向人传播,一位马鞍山市民被诊断出禽流感,葛大放又在第一时间接到任务。他立即前去调查病人前7天的行踪,到批发市场采集鸡粪,调查病人居住小区环境。去的每一个地点都有可能是病源所在地,但他从没有因此而退缩。

26年里,葛大放已记不清为多少位传染病人诊断过,他也不知道多少次深入疫情“第一现场”,但是他清楚地记得2008年的汶川一行。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葛大放作为安徽省第一批抗震救灾服务队成员,奔赴绵竹进行疾病预防控制。

“每天一家一户地跑,看看有没有病人,再看看居住环境要不要消毒,要消毒就教他们怎么消毒。”电脑里的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他在震区2个多星期的生活、工作。帐篷搭在绿化带上,10个人一间,白天穿梭在一个个村庄间,给灾民讲解防疫知识,亲自示范喷雾器怎么用,告知防疫药品的用量。他因此也获得“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春防禽流感、夏防肠道疾病、秋防乙脑、冬防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在忙碌,葛大放有时候开玩笑说,自己的工作只知道上班时间,永远不知道下班时间,所以和对面小饭馆的老板很熟,因为经常要订盒饭。

传染病、疫情、灾区……也有人问葛大放,这些地方别人想躲都来不及,你这样总是冲锋在前不害怕吗?葛大放笑着说:“一点不怕也不现实,但是工作性质决定,我们疾控人员不上谁上?”

26年无怨无悔,26年专业技术及贴心服务,葛大放以及所有疾控人员的付出,换来的是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大为减低。数据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立的2004年,马鞍山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36.35/10万人,而2016年降到了188.26/10万人。

院前急救,冲锋在前的“与时间赛跑者”

“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走进马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徐辅忠的办公室,墙上南宋著名医学家张杲的名言不仅醒目,也映射出一名“急救人”的医者仁心。自1998年离开大学校园起,徐辅忠就一直服务于马鞍山市院前急救事业,因业绩突出,他也获得了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2009年被马鞍山市政府授予“全市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10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全市十佳医生”,2012年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9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市十大优秀青年”。

作为一名急救医生,徐辅忠随时都要面对复杂的救治现场,每次救援都在与死神抢时间、争速度,尽最大的努力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

2010年的一天,马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接到报警,在马芜高速公路当涂段,一辆满载29吨双环戊二烯液体的槽罐车发生翻车事故,多人被困。徐辅忠立刻意识到,双环戊二烯属于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具有强烈的呼吸麻痹作用,人一旦吸入很快会窒息死亡。险情就是命令!他迅速带领15名急救人员,分乘5辆救护车赶赴现场救援。虽然随时可能出现有毒气体泄漏和爆炸,但是徐辅忠丝毫没有退缩,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急救人员立刻投入抢险,由于应对及时,处置科学,13名被困人员均在第一时间被成功救治。

院前急救不仅仅是接好警,出好车,更需要建立科学的急救体系。2012年,马鞍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出现了县区急救电话不统一、急救分站建设不完善、急救服务欠规范等实际问题。为了让马鞍山院前急救系统高效运转,徐辅忠的脑海里逐渐勾勒出三区三县急救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设想。

通过大量走访调研,一次次修改、完善,徐辅忠编制的《马鞍山市急救一体化建设方案》终于出炉。该项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成功入选当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如今,马鞍山市建成了1个市县区一体化调度的“120”急救指挥中心,8个县区标准化院前急救分站,形成了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一体化急救体系。全市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均等、快速、高效的医疗急救服务。

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内急诊,工作环境复杂、线长面广,急救服务质量难以监管,出现纠纷也很难处理。多年来,徐辅忠工作之余潜心钻研,希望能采取措施对院前急救服务进行监管。终于,他找到了一种微型摄像仪,并按体积小,佩戴方便,待机时间长等设计要求进行改装,取名为“急救记录仪”。该仪器不仅能对院前急救服务全程自动摄录,还具有体积小、佩戴方便、待机时间长等特点,通过采集的视音频资料,可以完整还原和实时查看院前急救全过程,提高了院前急救服务的透明度,增强了急救服务的科学性。

目前,马鞍山主城区急救医生胸前均佩戴急救记录仪,不仅提高了院前急救服务规范性,也大大减少了急救中出现的纠纷。在开发应用“急救记录仪”的同时,徐辅忠还配套开发了“急救采集传输一体机”,方便音频资料及时储存,查询浏览、归档统计、网络传输。2016年,“急救记录仪”和“急救采集传输一体机”同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无偿献血,书写人间大爱的“移动血库”

2005年6月,马鞍山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是安徽省首个无偿献血志愿者社团。12年来,协会会员累计献血量约200万毫升,如果按平均每三袋血救治一个患者的数量统计,协会已经救治了3300多位患者,数千垂危的生命获得重生。12年来,协会会员除了固定献血、应急献血,还常年参加街头献血点志愿服务、乡镇厂矿集体献血志愿者服务和大型公益活动等,成为了马鞍山建设健康城市的一块坚实基石。

从当初的数十位发起会员到如今300余人,并下设志愿服务总队、稀有血型志愿者服务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等。12年来,协会先后荣获马鞍山十大志愿服务品牌、国家无偿献血促进奖先进集体、中国红十字总会“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0年,协会组建马鞍山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目前,马鞍山市捐样志愿者队伍人数已经由2010年的1000人上升至4700人,21人成功捐献,占安徽分库捐献总数的五分之一。2013年11月,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获得安徽省“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2014年5月被评为“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特殊贡献单位”,2015年荣获马鞍山道德模范十佳集体称号。

Rh阴性血型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稀有血型,在汉族人口中大约只占千分之三,俗称“熊猫血”。临床上,Rh阴性血型的受血者只能输注ABO血型和Rh血型都相同的血液,否则可能引起免疫溶血反应,威胁受血者生命。目前,在马鞍山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旗下,有一支稀有血型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员50多人,皆为“熊猫血”,被称为马鞍山市的流动“熊猫血”血库。10多年来,稀有血型志愿者服务队捐血700多人次,救治近300位临床患者。2012年10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除了奋战在保障临床用血的第一线,协会会员们还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宣传,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健康理念。12年来,协会会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间总计6万多小时,帮助市民掌握健康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马鞍山全市临床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于协会会员的捐献,而在10年前几乎所有的血小板捐献都是来自于协会会员,这毫无疑问得益于协会会员多年的大力宣传普及。随着临床用血量的逐年大幅上升,协会志愿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大力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据了解,如果没有协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马鞍山市临床用血将会有约20天的缺口。

2006年,协会在马鞍山政府网开辟了无偿献血专栏,随后延伸到马钢宣网和全市知名的民间网站,通过网络发布公益稿件近万篇,点击率数以百万计,成为马鞍山市民间倡导公民道德和建设网络文明的先锋队和生力军,为构建文明马鞍山、健康马鞍山做出了突出贡献。

治病救人,扎根基层群众的“白衣天使”

家住八三大院的赵绪成支气管炎又犯了,一咳就是半天。5月31日上午,他又像往常那样,来到双岗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的戴传香医生给他量了血压,听了心跳,看了咽喉,开了两天的药。

赵绪成刚出门,穿着环卫工作服的张明美走了进来。她也是咳嗽老不好,戴传香为其检查完,开了药,嘱咐她回去买梨炖水喝。张明美出去后,住在八一大院的余治芳又走进了全科诊室……整个上午,戴传香忙得连喝口水都没时间。但不管再累,她对待病人的态度始终不变,认真地检查,温和地问询,轻声地嘱咐。在双岗社区,几乎没有人不认识戴传香,她是双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也是服务站的全科医生,谁家有个小病小痛都找她看过。

其实,在开卫生服务站之前,戴传香有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她曾是马鞍山市中医院骨外科护士长。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多年,她感觉到医院人才济济,基层缺医少药。“大学生不愿意来,退休医生年纪大,医院上班的又不愿意走。”戴传香想了很久,她决定到基层去。可她只是个护士,没有从医资格怎么办?彼时已经30多岁的戴传香到皖南医学院重新当起了学生,专升本学了6年半之后,2005年,她毅然从医院辞职,通过招标,开了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那时候百姓哪知道什么是社区服务站,他们完全不理解。”戴传香记得,当时马鞍山市刚开始普及健康档案,她上门给小区居民建档案,一开始很多人不开门,以为是骗子,有的一户要上门六七次。她至今记忆深刻的是,寒冷的冬夜,她在居民家门口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

5年时间,她终于完成了社区全部11841人的健康档案。从刚出生的娃娃到百八十岁的老人,没有一个没有档案。健康档案里,双岗新村的王奶奶患有脑血管瘤卧床不起,戴传香常常上门,询问病情变化;八一大院的杜阿姨中风,并且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戴传香每周或上门为其量血压、检查身体,或打电话询问。

“我觉得我们基层医生应该以减轻病人痛苦为第一要务。”戴传香感叹,一个生命能否挽救要受很多因素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站只能在减轻病人痛苦的基础上,尽量挽救生命。戴传香记得,前几年一个大雪天的晚上,接到一个电话,社区一个老人严重便秘,老人又有心脏病,不能太用力。挂上电话,戴传香赶紧从床上爬起,从向山开车赶到老人家,人工为其排便。事后,老人一家非常感激。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戴传香也有自己的无奈,有时候眼睁睁看着生命从眼前消失,却毫无办法挽回,她只能把病人生命的逝去当做对自己的警醒,提醒自己还要精益求精。现在,她每天还在学习,经常看书看到凌晨两三点,她也拿到了全科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各种证书。

主办单位:马鞍山市卫生计生委

马鞍山日报社

总策划:李玉珍刘斐

总统筹:汪国银张承学王贤俊

策划/统筹:谷雨陶宏文

新闻推荐

珍珠园小学和县历阳一小四村小学东苑小学湖东路第二小学采秣小学二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当涂实验学校◆优秀支社:九村小学健康路小学金玉兰小学山南小学新工房小学幸福路小学新

◆特别贡献奖:博望分社◆创新支社:师苑小学师范附小珍珠园小学和县历阳一小四村小学东苑小学湖东路第二小学采秣小学二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当涂实验学校◆优秀支社:九村小学健康路小学金玉兰小学山南小...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