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带动21个村抱团振兴 莒南:茶业大镇破解“成长的烦恼”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图文内容。■聚焦大美新临沂建设“九个十”
◆莒南县洙边镇有60年的种茶历史,虽然区位条件优越、茶叶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却也有“成长的烦恼”:土地细碎、产销脱节、业居分离、资金闲散、人才流失。
如何破解茶产业小散乱、茶农增收乏力的困境?莒南县将田园综合体作为突破口,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体,撬动乡村自我造血。人、茶、园三者合一,绘出一幅美丽画卷。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一个以茶产业为支撑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正悄然成长。
□ 本报记者 杜辉升 纪 伟
本报通讯员 彭晓燕
一位农民眼中的乡村改变
处于北纬36度的莒南县洙边镇,是六十年代山东“南茶北引”最早的乡镇之一,现有茶园近3万亩,茶叶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
48岁的刘朝莲是环河崖村人,20多年前从邻村的净埠子村嫁了过来,从小就在一片片茶园中长大。“早先基本家家都种茶,炒好了卖给茶贩子、茶厂,能挣不少钱。后来,采茶、炒茶的利润越来越小,劳力都出去打工,有的茶园都荒了。”
就在前两年,刘朝莲还天天围着家庭转,而现在,她成了正山堂茶园一名“挣工资”的员工。每天早上七点上班,中午回家做饭、看孩子,一天上够八个小时,平时拔草、锄地,采茶季还可以采茶。“一个月挣3000多元。10天一结算,随时来干活,随时能拿到钱。”刘朝莲说。
从每天上班的茶园远眺,刘朝莲看到洙溪河畔的亲水平台正一点点成型。随着茶园蜿蜒的道路,这里有能喝茶、品茶、体验炒茶的茶文化展厅,远处还有等待建设的茶博园、少年拓展中心等。“种茶、炒茶、卖茶和旅游一结合,挣的就不仅仅是茶叶钱,还有餐饮、农家乐、采摘,样样都比之前挣得多、挣得轻松。”刘朝莲说。
一支服务队绘出田园设计图
去年9月,一支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来到莒南。他们用两个月的时间,用脚步丈量了洙边镇的每一寸土地,通过田间地头蹲点走访,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寻找产业发展思路,倾听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求,寻找适合这片土地发展的道路。
通过广泛调研,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应运而生。根据总体规划,这片60平方公里的土地,涉及21个自然村2.8万口人,计划投资40亿元,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推进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莒南实践。
综合体内,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正成为现实:综合体突出茶和溪两大主题元素,紧紧依靠茶产业这个支撑,按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宜居宜业田园社区“三区同建”的发展思路,围绕洙溪河水系,金龙湖、净埠子、石门涧、聚首湖四大茶园片区,规划建设了核心旅游区、书茶文化区、生态宜居区、康养民宿区、产城融合区等五大功能区。
一个政企农共赢的发展大计
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多方参与并受益,达成“公司+联合社+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谋求市场、企业、农民的多方共赢,是茶溪川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莒南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成立联合党委和工作推进小组,整合省派莒南县乡村振兴服务队、洙边镇党委政府、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优势力量,统筹推进综合体建设。同时,以县国有资产运营中心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阳光华沃集团,注资3亿元成立山东茶溪川有限公司,负责综合体开发和运营。
项目实行“公司+联合社+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人、地、钱等要素的重新配置,激发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多方共赢,知名茶企主动上门投资。山东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公司在综合体内已发展茶园500亩、育苗基地1处、生产基地1处。总经理陈翠霞说:“我们出技术,他们出基地,大家共同打造品牌,让老百姓在这里有可观的收益。”
在综合体内,像正山堂这样的茶企还有20多家,目前已发展有机生态茶园18000余亩。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3日讯(临报融媒记者孙芳玉)今天,“齐鲁时代楷模”许步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莒南县举行。与会人员观看了许步忠同...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