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不会“拐弯”,村干部出差不报销 阳谷这个明星村里“怪”事多

农村大众报 2020-12-28 14:03 大字

“刘庙不见庙,怪事儿真不少,全村建企业,党员带头跑……”12月2日,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49岁的党员刘贵军自豪地展示着他刚写好的一段打油诗。而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诸多光环下的“明星村”刘庙村,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不会“拐弯”的村支书

认准发展一条路

说起30年前的刘庙村,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俺村的自然条件差,缺水低产,是个穷得叮当响的‘要饭村’‘光棍村’,很多群众直到改革开放前还在为温饱发愁。”71岁的老党员刘玉方谈起当年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深。1991年1月,刘庆安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下决心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定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解决水的问题。

为解决群众浇地难的问题,村党支部决定引5里外赵王河的水入村,刘庆安带着党员和群众打响了兴修水利的战斗。经过3个春秋的苦干,开挖沟渠6里,打机井26眼,动用土方6万余方,村里2208亩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全村群众终于能够“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刘庙村能有今天的发展,关键就在于坚持发展一条路,方向确定了,就不拐弯了。”刘庆安说。

干部出差不报销

管好集体一本账

从刚开始的一穷二白,到2019年村集体收入135万元,人均收入3万元;从筹资300万元建起第一个良种鸡场,到如今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山东凤祥集团,刘庙村已成为远近知名的“富裕村”“小康村”。“村子是富起来了,但对党员的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刘庆安说。

为规范村集体账目管理,刘庆安立下了一条规矩——“干部出差不报销”。他从自身做起,凡是出差公干,能走路去的决不开车,能坐硬座的决不坐软座。“开始大家伙儿都不理解,认为他小气抠门,后来刘书记说,干部怎么样,群众都看在眼里。”村民钱万民说,每个月的5日和6日,他都和村里公开推选出的群众代表算清账目,把上个月的收支公开出去,让党员和村民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党员“带饭”给群众干活

上好“初心”这堂课

“谁叫刘广明?不认识。”问起村里的党员刘广明,过往的群众纷纷摇头,但一说起20年来在街头给人免费修补车胎的“憨老刘”,不少人才恍然大悟——“哦,他叫刘广明啊!”“像这样的‘憨党员’,我们村有68名。”刘庆安说。

“55岁的党员刘伟山,是出了名的热心肠,2017年救起落水儿童,2018年义务给村里打扫公路。”“党员刘广波每年坚持给敬老院老人送节礼,一直坚持了十几年。”说起这些年刘庙村党员做的好事实事,村“两委”干部李雪英拿出了厚厚的支部记录本。

“说到底一句话,就是党员要坚持带饭给群众干活,才能让共产党员的初心真正得到体现。”刘庆安说。

产业更旺了,腰包更鼓了,环境更美了,刘庙村的党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全面建设小康之路。“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尽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红利’,这就是刘庙村最成功的经验。”安乐镇党委书记周青说。

新闻推荐

一亩地,政府补贴30%托管费 阳谷郭屯镇计划将3万多亩小麦进行半托管

“一亩地的托管费,政府补贴30%,在全省范围内,这样的托管补助比例也是较高的。”谈起目前正在全镇推行的冬小麦半托管服务...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