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铁哥们 小药箱和老姐姐都是宝 揭秘赵振东院士团队成功背后的故事

生活日报 2016-10-26 12:52 大字

2015年6月5日,赵振东(左三)在与小麦科研人员分享育种经验。受访者供图□记者王富晓

42岁“高龄”开始搞小麦育种,70岁获得省科技最高奖,7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很多人看来,赵振东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在这个获得无数荣誉的团队背后,究竟有哪些成功的因素?日前,记者走近赵老和他的团队,揭秘院士团队成功背后的故事。

铁哥们——

“他比农民还农民”

他叫吕宗言,他称呼赵振东院士是赵老师,而赵老对他的称呼是老吕。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阳谷县种子站站长的老吕,深知一粒种子对农民的重要性。“耽误了一季,就是至少耽误一年。”老吕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进和推广一个新品种,他们总是慎之又慎。

“但是,赵老师选育出的新品种,我总是无条件信任。我会先试种,评价,以便进一步推广。”说到赵老,老吕总是充满着信任和感激。

老吕回忆道,在他们眼里,省里派下来的专家,总该讲究点儿排场。可是,“这个专家似乎不太一样。”他很朴实,不讲究吃穿,只求实效,到了基层,穿的跟农民一样,累了就往地头上一坐,跟我们聊天,说的都是老百姓能听懂的话,一言一行都很接地气,我们跟他一点距离感也没有。

吕宗言说,每次赵老师到了阳谷,总是先下地,看苗情、看长势,看表现、估产量,视事业如生命,不怕苦、不怕累,“他比农民还农民!”

谈及自己关系最好的几个朋友,赵老不假思索地列举出老吕,滕州市级索镇的孔德贵,还有多个县市种子站的负责人。赵老笑着说,“我们是铁哥们儿,我们做出了一点成绩,也是像老吕这样广大的推广者、广大的农民共同取得的。”

小药箱——

“他一直对麦芒过敏”

常年累月的劳作,赵老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2015年元旦前夕,赵老的椎间盘突出非常严重,压迫坐骨神经,需要住院治疗。

那段时间,可能是赵老远离麦田最长的一段时间。每天上午9点开始打吊瓶,一直到下午2点多,一个多月,赵老都是躺在病床上度过的。

在赵老的书房里,有一个大大的抽屉,那就是他的小药箱。药箱里面,两种药必不可少,一个是膏药,还有一种是药膏。

赵老患有荨麻疹,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不自觉地挠痒痒,甚至挠出血来。“他的荨麻疹,过敏原挺多,一个是不能碰冷水,还有一个过敏原就是麦芒,他一直对麦芒过敏。”儿媳妇李梦竹说,在家里,爸爸都不敢用冷水洗脸,真的难以想象,冬天雪地里的麦田,爸爸是怎么忍着去用手刨出麦子的根?

在过去育种的三十多年间,赵老的衣服经常是干了湿,湿了干,乍暖还寒的月份,拔节的小麦恰好跟人的膝盖差不多高。在麦地里,赵老要么蹲着,要么弯着腰,长此以往,老人患有非常严重的关节炎。

老姐姐——

“奖牌有你的一大半”

在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妻子,赵老也不例外。

赵老的妻子是南方人,两人的感情极好,无论是新疆建设兵团的塞外风沙,还是山东省农科院的试验田地,相濡以沫四十多年的老两口,都是过着简朴而平淡的生活。

在孩子们的眼里,老人们的生活,平平淡淡中透露着真情。

2012年11月6日,赵老获得山东省科技最高奖,省委书记姜异康现场颁发了证书和奖牌。当晚,孩子们回到家里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家庭聚会。

儿媳妇李梦竹清晰地记得,就在晚饭准备好的时候,爸爸忽然离开餐桌走向书房。不一会儿,爸爸从书房里拿出他的奖牌,径直走到妈妈跟前,把奖牌挂到了妈妈的脖子上,他挂得非常认真。

“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把奖牌给妈妈挂上后,还替妈妈整理了衣领,然后非常深情地看着妈妈说:老姐姐,我这个奖牌有你的一大半,谢谢你。”那个时候,妈妈虽然是笑着,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妈妈眼里闪着泪花。

大团队——

“赵老的短信一直留着”

时至今日,博士曹新有的手机里还保留着赵老的很多短信。由于担任赵老的科研秘书,两人之间的交流机会自然多一些。曹新有说,赵老一直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使比他年轻的人,他也一直怀着谦虚的心态与不同的人探讨不同的问题,“常常深夜收到赵老发给我的短信,其中是他对白天所谈问题的进一步认识,这让我深受感动。”

曹新有说,虽然他的手机已经换了几个,但赵老的这些短信他一直保留着。

就是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作物研究所这个团队的新人,总是能够快速成长。

虽然团队荣誉无数,赵老还是觉得有些着急:“尽管成长需要有个过程,我还是希望他们快一点成长,早点儿把这个担子接过去!”

新闻推荐

第一句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

...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