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吉思汗的三道遗嘱

东昌时讯 2010-07-26 03:35 大字

一个优秀帝王的政治遗嘱,就是他一生的智慧积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三道遗嘱,便影响了整个元朝的发展。

第一道遗嘱:平息皇位之争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帝国一再挑衅,非常愤怒,决定亲自出征。这是他发动的第一次西征,风险很大,妃子于是向他进奏:望大汗考虑一下,一旦大汗“大树般的身体突然倾倒”,您的百姓交给谁掌管?

成吉思汗开始了深思。他有四个儿子:长子拙赤、次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和幼子拖雷。四人均在蒙古帝国中担任要职,但是窝阔台是其中继承皇位最适合的人选。于是,成吉思汗召集四个儿子到身边,说:“若你们想过安乐和幸福的生活,那么,就按我的意思,让窝阔台继我登位,因为他雄才大略,在你们当中最为出众。”

为了启发儿子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成吉思汗对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晚,天气酷寒,多头蛇的几个头为了御寒,都想爬进洞去,结果你争我夺,最终它们都没有爬进洞里,并且全冻死了。而那条只有一个头的蛇,却爬进洞里,抵抗住了严寒。”皇子们听罢只好频频点头,成吉思汗就此立下遗嘱:“吾死后,汝等应奉窝阔台为主,不得违我遗命。”这道遗嘱很好地平息了皇子们为争夺皇位而可能引起的纷争,也解除了成吉思汗的后顾之忧。

第二道遗嘱:隐瞒死讯灭西夏

公元1226年秋天,身体日渐衰弱的成吉思汗率大军出征曾背信弃义的西夏国,在途中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部属们建议回师,但成吉思汗不同意,决定先派使者去西夏打探情况。

西夏掌权大臣阿沙·敢挑衅地对使者说:“若想与我厮杀,就到贺兰山来战。要想得到金银缎匹,就到我们西凉来取!”

成吉思汗听了使者的汇报,觉得受了侮辱,马上率军进发,直攻西夏。当年11月,蒙古大军已夺取灵州,西夏末帝被迫遣使乞降。

而在这个时候,成吉思汗的病情也加重了。成吉思汗愤恨不已,他决心要把出尔反尔的西夏国消灭干净,而他本人却不能亲手做到了。因此,他留下了第二道遗嘱:命令部属在自己死后隐瞒死讯,使西夏人不再改变投降之意。

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终年六十六岁。成吉思汗的部下严格执行他的遗嘱,秘不发丧,等西夏最后一个皇帝来到大汗帐篷外行礼时,还以为成吉思汗只是生了病不能见他。三天后,西夏末帝被杀。

就这样,在成吉思汗的第二道遗嘱下,西夏被灭,再未复苏。

第三道遗嘱:借宋灭金

《元史》卷一中记载了成吉思汗的第三道遗嘱:“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成吉思汗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扩张版图的恢弘事业,他立下这道遗嘱后,便“言讫而崩”。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竟能如此清晰地说出一个关系着蒙古、金、南宋三个大国的生死存亡的作战方略。

这最后一道遗嘱是非常完备的,其主要策略是避实击虚、以逸待劳、联宋灭金。而隐含的策略还有假道灭虢,即先借宋朝的道路灭掉金国,然后返回头来再灭宋。不仅如此,成吉思汗还非常具体地指出了出兵的路线,并按照南宋与金国的关系,指出方案可以实施的现实依据。

窝阔台继位后,蒙古大军按照成吉思汗的部署,发动了对金国空前强大的攻势,并最终灭亡了金国。(摘自《文史周刊》)

新闻推荐

郑家镇:奏响提升主旋律李可新

...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