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专家学者“把脉”聊城高质量发展

聊城日报 2021-01-06 08:39 大字

2020年12月30日,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右一)为聊城产研院创新发展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颁发聘书。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桐

2020年12月30日,聊城产研院创新发展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针对聊城产研院创新发展建设方案,12位委员建议在发挥聊城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出一条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子,助力聊城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定制化”服务为企业精准赋能

“聊城产研院最核心的任务是助力聊城的企业转型升级。”会上,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陈涤对此次咨询会的主题进行了明确。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为企业“把脉问诊”是第一步。“当前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存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主要在于基层的科技咨询服务力度不够,建议聊城产研院多对企业进行精准服务,在较短时间内扶持一两个重点特色企业,作为典型示范企业,吸引其他企业积极同产研院开展合作。”陈涤说。

“‘问诊’企业,同时也要为企业‘开方’,帮助企业找到解决问题的技术专家、学校资源等,协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副所长倪家升建议,聊城产研院在企业调研时可以搭建信息平台,一是助力企业跟紧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二是汇聚现有人才队伍及科研平台优势,三是将各项“福利”落实到聊城的企业,打通聊城产业发展的新渠道。

咨询会上,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岱州对聊城产研院的空间布局规划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产研院处于刚起步阶段,计划分两期为聊城市11个行业的188家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虽有各项资金等支持,但在11个方向同时发力,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建议结合聊城产业实际,划分产业发展层次,着重发力。”

探索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道路

产业能否高效可持续发展,对于新型研发机构来说极为重要。而高效与可持续发展二者往往存在矛盾,如何平衡?与会委员在咨询会上为聊城产研院倾囊献策。

“聊城产研院在创新布局时,首先要有高端的站位,长远的眼光。”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雷斌提议。“方案中的发展目标仅局限于3年,我建议增加5年、10年、15年的目标,助力聊城产业长远发展。”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曲延春补充道。

山东产研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张博明一直关注聊城产研院的发展,他对平衡产业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着独到见解:“具体到新材料领域,聊城产研院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平台促进聊城的新材料企业与当地的装备制造企业、农业等应用对接。一个材料与一个新的应用对象对接,可促进材料企业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新增用户的需求,而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应用新材料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双方若开展项目合作,可同时‘撬动’多项发展目标。”

“聊城产研院在产业投资时应围绕聊城重点产业侧重投资,同时培育产业链,找准链条上某一个环节的核心竞争力,投资解决其核心技术难题,进而直接应用于企业,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倪家升说。

柔性引进技术创新型高端人才

产业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端、紧缺人才,直接关系到产业升级的成败。在聊城,如何引才、用才、兴才,发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是聊城产研院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主动出击。”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贻斌认为,聊城产研院应主动争取人才,而不是坐等人才归聊。在聊城的发展平台上引进高层次人才虽不是一件易事,但却是必须要做的事。

如何柔性引进人才?李贻斌表示,聊城产研院要以感情引“智”。聊城产研院实行市场化运营,将研发的高端产品推向市场,以赢得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知名度。为此,聊城产研院要充分发挥好省会半小时经济圈的作用,将企业服务的范围逐步向京津冀辐射,让在外工作的聊城人看到家乡的发展实力,借此引进人才回聊服务家乡,推动聊城产业发展。

“引进人才,打好‘亲情牌’是很好的抓手。”倪家升对李贻斌的意见表示认同,“聊城引进人才不要求专家必须落户聊城,但其技术转化成果要留下。建议聊城产研院构建人才链条,用‘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结合聊城企业实际需求,加大对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夯实聊城人才队伍建设。”(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桐通讯员王德贤)

新闻推荐

河东小学 开展教师基本功考核活动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向阳通讯员陈文媛王春晓)为打造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强的师资队伍,2020年12月...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