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村来了扶贫“勤务兵” ——记普格县黎安乡干河沟村第一书记卢支发

凉山日报 2017-08-15 08:01 大字

故事

8月的干河沟村,山梁上的各色野花竞相开放,连绵的大山仿佛披上了装点无数花朵儿的绿色绒毯。

走在云雾缭绕的羊肠小道上,驻村第一书记卢支发无心观赏风景。凉飕飕的山风,吹得他格外清醒。“秋荞收割以后,300亩光叶紫花苕一定要种下去”,“入冬起冰凌前,村里的五彩洋芋和圆根萝卜要拉下山”,他在心里暗暗思索着。

自2016年1月主动请缨到干河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起,36岁的卢支发一头扎进了干河沟村。

传统种植变出新“花样”

和往年不同,今年干河沟村春季种下的600亩甜荞,收割后可以卖到5元一斤;推广200亩地膜玉米种植,单产达到700斤每亩;加上大量圆根萝卜和红皮洋芋增产,村民收入即将迎来“提档升级”。

历时一年半,卢支发摸准了干河沟村种植业的“穷根根”。“耕作粗放、市场化程度太低”,他沉着地告诉记者。

要拔出导致全村群众长期贫困的“穷根”,卢支发靠的是借力打力,为建卡户们量身打造脱贫增收的系列“组合拳”。

今年,全村甜荞种植打破了自产自食的传统。通过多方联系,新增的300亩甜荞籽,将卖到县城农贸市场,统一包销的价格是每斤2.5元。这样,建卡户一亩荞麦地的收入可以达到500元以上。

“干河沟村的甜荞,适合做特色荞面糕点”,精明的卢支发说:“眼下,把荞子卖到菜市场只是第一步;年底,我们会想办法联系相关企业,要争取成为食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种植定向供货基地”。他说:“以后有条件了,村里自己也搞甜荞食品深加工,那效益会更高。”

传统种植业对接市场化经营的改变,还有今年全村种下的素有五彩洋芋美称的红皮洋芋。

“试种了100亩,产量略高于本地黄皮洋芋”,村主任告诉记者:“2018年,还要引种乌洋芋、白洋芋等,村里已经划定了明年‘五彩\’洋芋种植的示范片”。

事实上,通过推广高厢种植技术,全村2017年种下的700亩本地黄皮洋芋,经乡农技员测产,亩均增产可以达到20%,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增收。

村民告诉记者,“今年把洋芋卖到山下的价格是8毛钱一斤,明年以‘五彩\’洋芋的方式出售,均价可以达到1元以上,按一亩地产出2500斤洋芋计算,一亩地至少可以增收500元左右”。

传统的洋芋和甜荞种植添了“花样”,今年全村亩均增收实现700元,建卡户户均增收达到2000元以上。

生态养殖正在扩大规模

“扩大干河沟村生态养殖规模,需要解决劳力、饲料和营销这三个问题。”从宁南县食药监局来到干河沟村,市场化规模经营的理念,正是卢支发花大力气把全村畜牧生产往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引”的真实写照。

尤其今年在海拔近3000米的干河沟村1组试种200亩地膜玉米,亩产700斤的产量,着实让全村群众眼前一亮。

“以前没人种玉米,就因为气候冷,产量太低”,1组的村民说:“没想到地膜玉米的产量会这么高”。

“村里圆根萝卜亩产8000斤,再辅以地膜玉米和光叶紫花苕,畜牧饲料的问题能就地解决”,卢支发说:“畜牧产业上了规模,畜粪又可以作肥料,不必再到山下去购买化学肥料。”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天灾无情,国寿有爱

8月8日凌晨6时左右,普格县荞窝镇耿底村发生山洪自然灾害。中国人寿普格县支公司知晓情况后,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公司员工和30余名保险营销员赶赴现场,组成“入户调查小组”和“物资分发救援小组”,...

普格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普格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