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残志坚、自强不息 凉山残疾公益人士用爱传递正能量

凉山日报 2017-07-12 09:55 大字

胡学伟与学生们合影。 阿什子沙(右)荣获2015年感动凉山十大人物。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失去了健全的肢体,却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他们从不畏惧伤残肢体给他们带来的痛苦,相反积极向上乐观,给社会传递正能量。他们从不向命运屈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做着自己特殊的贡献。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播撒爱心

拄拐在大山深处的公益行者

阿什子沙是普格县洛乌乡的一名彝族青年,出生仅6个月,一场大病致左腿残疾,很晚才学会走路。入学后不久,因为贫困的家庭和残疾的身体而无奈辍学,可阿什子沙身残志坚,14岁时靠自己研究电器开起了维修铺,2004年又在家乡开办首家移动便民缴费网点,生活日渐好了起来。

阿什子沙总在心底感谢着上天的眷顾,给自己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开了一扇窗,时刻不忘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乡亲。带着浓浓爱心,于2015年3月,阿什子沙和朋友们在洛乌乡创办了中华正能量公益联合会普格站。

自此,大山深处,阿什子沙拄着拐杖,和他的志愿者们一起奔走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走村入户,将爱心播撒。

“只要有能力,就要尽力帮助他人。”这是阿什子沙的座右铭,多年来,他总是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知道周围的父老乡亲哪家有困难,就三、五百的送钱去;自己开着的移动营业厅,要是遇到哪家有个急事要联系人,一时半会交不上话费,他就自己把话费垫上……他每个月收入三、四千,每年却要拿出一两万块钱来帮助乡亲们。

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为了让大山深处有困难的人们得到更多的帮助,2015年3月,阿什子沙和自己的两个朋友申请创建了中华正能量公益联合会普格站,并通过严格筛选选出全县各行各业的23名志愿者组成了一支充满爱心的团队。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大神深处的公益,让孤寡老人、困难少年、残障人士得到更好的帮助。

〉〉〉无私奉献

让残疾和留守儿童实现读书梦

在西昌市西乡乡株木树村有这么一个学校——凉山州生辉残疾人互助发展中心,它是由100余名留守儿童和60多名残障儿童组成的温馨家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开办这所家园的胡学伟,也是一名残疾人。

胡学伟是重庆人,2000年来到了凉山,做起了“二手车”的买卖,2003年,在西昌长安街购置了一套房产,对于他来说,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温饱已不再是问题。

“虽然,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我很好动,也不甘于现状,所以我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做生意,不给政府和家庭添麻烦。”胡学伟说,他深知残疾人找工作不易,所以想起了做生意。在做生意期间,接触、参与了许多爱心人士组织的公益活动,逐渐地,很早以前就想过要帮助残疾人的他决心投身残疾人公益事业。

2010年9月,胡学伟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组织成立了凉山州生辉残疾人互助发展中心,它是在凉山州民政局注册的纯民间公益助残社会组织,也是通过开展助残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并服务于社会助残的一个公益团队。2013年,在开展社会助残服务活动中,他发现1至8岁左右残疾儿童面临学前康复困境。遂又建立了“生辉特殊儿童启蒙家园”开展融合学前教育。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看到很多残障孩子被父母带着四处求医、求学很不容易。”胡学伟说,之所以创办这个学校,是为了让这些残障、留守的贫困孩子们能好好上学、学习知识,有朝一日能自力更生,为社会做贡献。

〉〉〉扶持就业

让残疾人找到工作自力更生

在凉山州会东县小岔河乡葡萄村,有一家生产砂石和搅拌水泥的仲顺矿业公司,今年52岁的朱仲顺是公司的创办人。

因患小儿麻痹症,朱仲顺初中毕业后在县城到处打工。2003年,在县残联的支持下,他组建了会东县仲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砂石开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初具规模,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困境,自创办公司以来,他坚持招收残疾人进企业,如今公司100多名职工中,有一半是残疾人。

“就业难,是残疾人面临的最大难题。”朱仲顺说。当年,在县团委、县残联的帮助下,他不断奋斗实现了梦想,如今,他要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关爱。

文/本报记者 米色小勇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灾情“告急”普格宁南联手抢战水毁路段

6月23日至26日,国道248线(原省道212线)普格县境内硝厂沟K83+700处,因持续强降雨,连续发生泥石流灾害,宁南经普格通往西昌“主动脉”公路交通中断……6月23日,宁南县交通运输局、县交通战备办公...

普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普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