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数量现为1万余只 金阳荣膺“中国丝毛鸡之乡” 该县将大力开发相关产品,打造“大凉山·金阳丝毛鸡”品牌
“金阳丝毛鸡”科技养殖示范户。 金阳丝毛鸡保种场。
文/图本报记者白里呷
近日,金阳县经审定,被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畜牧兽医史专业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丝毛鸡之乡”,这是继此前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金阳丝毛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列入《四川省家畜禽品种志》《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农业部662号公告)《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志》之后,“金阳丝毛鸡”获得的又一殊荣。
饲养历史可追溯至北宋
金阳丝毛鸡饲养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分布于该县海拔1600—2800米的24个高山乡(镇)。据当地史料记载,北宋时期,金阳县民间饲养的鸡群中,出现了个别羽毛呈丝状,似松针或羊毛的鸡,当地人形象地称为“羊毛鸡”(彝语为“约瓦”)。
经过当地人多年不断选育,1979年“羊毛鸡”更名为“金阳丝毛鸡”,因其原产于金阳县,且全身主要羽毛呈丝状而得名。其外貌特点是全身羽毛呈丝状,头、颈、肩、背、鞍、尾等处的丝状羽毛柔软,但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有部分不完整的片羽,种类有黑色丝羽、白色丝羽、杂色丝羽等,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性。
经省农科院检验监督站检测,“金阳丝毛鸡”肌肉和鸡蛋都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鸡肉中含粗蛋白22.9%、粗脂肪1.1%,氨基酸总量为21.5%,鸡肉氨基酸总量中谷氨酸占3.77%。
加强产品的开发利用
为保护好、发展好金阳这一宝贵的资源,该县成立了“金阳丝毛鸡”保种工作领导小组,县畜牧局组建了保种技术组,具体开展丝毛鸡养殖、分群组系、疫病防治、数据收集等管理工作。现已建成总面积1163.58平方米的保种场,多次聘请省畜禽改良总站、西南民大专家到现场指导,开展分群、建立家系、提纯、数据收集等工作。
同时,该县强化管理、规范养殖,建立保种养殖基地。制定发布了《金阳丝毛鸡》《金阳丝毛鸡养殖技术规程》,并建设了养殖基地,长期与四川省畜牧总站、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等专业院校和技术机构合作,研发“金阳丝毛鸡”的养殖技术及生产加工工艺,为发展“金阳丝毛鸡”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县把“金阳丝毛鸡”保种培育工程纳入“4411”
工程加以发展,并以保种场和育种场为依托,在10个乡(镇)建设“金阳丝毛鸡”养殖基地,作为扩繁区,实施整村推进,实现了保种到扩繁跨越。该县丝毛鸡数量由2006年的225只,发展成为目前的1万余只,其中保种场共存栏1081只。
在保护的同时,该县加强对“金阳丝毛鸡”的开发利用。2011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受理了“金阳丝毛鸡”和“金阳丝毛鸡蛋”地理商标的登记注册。2016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金阳丝毛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此后,该县政府联合当地企业,大力开发“金阳丝毛鸡”产品,打造“大凉山·金阳丝毛鸡”品牌。
下一步,该县将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进一步采取措施,将“金阳丝毛鸡”这一宝贵遗产保护好、发展好,把“金阳丝毛鸡”产业做大做强,为推动金阳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金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