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佑君故居 瓦窑沱的烈士足迹
川西建筑风格佑君街82号故居内景■温吉言王建文/图
丁佑君(1931——1950),诞生于五通桥区瓦窑沱一个盐商家庭,后就读于私立民彝小学。1950年1月考上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同年9月19日,在西昌县盐中区征粮剿匪中,被土匪残杀,年仅19岁。1958年,五通桥人民在茫溪河畔的四望关,塑立丁佑君烈士纪念碑。1985年9月,丁佑君烈士纪念馆在菩提山开馆。1987年5月21日,丁佑君故居被市政府列为“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窑沱的烈士故居
据乐山文史载,丁佑君故居前临茫溪河,背靠青龙山,地处客商聚集的瓦窑沱,兴建于清咸丰年间,占地378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川南民居。故居坐东北朝西南,为三合院布局。前有院坝,后有花园。正房为木结构单檐式屋顶,穿逗式房架,三穿五柱。堂屋设有神龛,两边是木质靠椅。正房3间,宽12.2米,进深4.3米,通高5.9米。正房两边为左右厢房。左厢房3间,宽12米,进深8.6米,一间为“吊脚楼”,一间为偏堂屋,一间为丁佑君母亲居室。右厢房3间,宽12米,进深4.8米,一间为丁佑君大哥丁祝生夫妻居室,一间为丁佑君居室。
初冬的一天,笔者在丁佑君侄儿丁宜明的陪同下,前去拜谒烈士故居。跨过茫溪河大桥,沿佑君街下行,穿过瓦窑沱一条十多米长的小巷,我们来到了烈士故居(佑君街82号)门前。故居前后左右皆为民宅,大门左连佑君街,右有一巷通青龙山。故居大门朝南,呈“八”字形耸立,为翘檐式木结构建筑。大门左右和门楣上的板壁,两边的封火墙及墙脊上的装饰,还有檐柱下的两个木雕,虽苍老都完好保存。进大门右边的石墙下是一座石碑,上书“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前数步,再踏上十多个石阶,故居全貌展现在眼前。故居面向茫溪河,院坝前是一堵由下而上黄沙石砌成的墙。伫立院中,河对岸的景色尽收眼底。后面是正房,虽已改建,但屋脊上的瓦饰仍是当年的。左边与石墙相连的厢房“吊脚楼”,其地板、望板、窗户保留完好。
烈士故居亟待保护
丁宜明向笔者介绍,右厢房第二间是姑妈丁佑君的居室,门楣上有“佑君街182号”的牌子。屋檐下的过道足有3米宽,夏可纳凉,雨不湿鞋。正房后面是厨房和佣人住的地方,再后面是一块不大的花园,杂草中有一棵百年柑子树仍在结果,仿佛在述说着老宅的变迁。
丁佑君故居仍是当年的布局,虽没有撑弓、雀替、窗雕等装饰,却朴实大方而不失宜居。但令人痛惜的是,因年久失修和无人护守,故居杂草丛生,枝藤满地,房间里散落着破损的家具和垂落的瓦砾。丁宜明告诉笔者,这处家业是爷爷丁栋臣创立的,当年临街的店铺也是丁家的,后来因故转让。其父丁祝生、叔父丁好德、姑妈丁佑君都是在这个院子里出生长大的。叔父早年离家参加了革命,姑妈在1950年也离家去了西昌,院子后来只住有父亲一脉。上世纪末,相关部门对故居进行过一次修葺。丁宜明2000年迁进新居后,故居因无人居住日渐荒落。2003年,小偷入室盗走了部分物件,特别是2008年9月和10月,小偷竟将官帽椅、雕花大木床等家具悉数盗走,甚为可惜。为保护好烈士故居,笔者从五通桥区文物部门获悉,《丁佑君故居维修保护方案》目前已编制完成,正在逐步实施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方方)昨(17)日,乐山市数字经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共签约数字经济项目13个,总投资42亿元。省级相关部门负责人...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