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产前产后关 可预防新生儿溶血

三江都市报 2020-01-17 08:35 大字

资料图片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薄酬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越来越多家庭将生育二胎纳入计划之中。近日,网上有传言称“二胎宝宝更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熊猫血妈妈怀二胎,更容易使胎儿出现溶血症状”……究竟什么是新生儿溶血,如何科学预防呢?本期,记者就常见的新生儿溶血问题采访了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

№1:“熊猫血”妈妈更易生出患溶血症的宝宝?

答: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而这个血型不合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只有O型和其他血型不合,所有不同血型之间都可能存在不合的情况。

目前,已知的人类血型系统有39个,但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情况最常见。其中,ABO新生儿溶血病主要表现在:妈妈的血型为O型,宝宝的血型为A或B型,第一胎宝宝就可能会出现溶血,特别是A型宝宝,但总的来说临床表现较轻。Rh新生儿溶血病指的是Rh血型系统中D抗原阴性。Rh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发生在妈妈为Rh阴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熊猫血”),而宝宝为Rh阳性,一般发生在第二胎,临床表现较重,严重的甚至出现死胎。临床上,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这种“熊猫血”出现的概率约为0.3%(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之间,Rh阴性出现的概率会发生变化)。但并不是说“熊猫血”妈妈生的非“熊猫血”宝宝就一定会得溶血病,一般来说,Rh新生儿溶血病常发生于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妈妈。

当“熊猫血”妈妈曾因输过Rh阳性血产生了抗RhD抗体,则第一胎就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如果Rh阴性母亲第一胎为Rh阳性,胎儿Rh阳性红细胞可能经产道或者破损的胎盘进入母亲体内并刺激母亲产生抗D抗体,当二胎为Rh阳性时,抗D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或新生儿体内并与Rh阳性红细胞结合,出现了新生儿溶血病。所以相对来说,“熊猫血”妈妈生二胎,孩子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性更大。

№2: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

答:一般来讲,ABO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数较轻。Rh血型系统溶血病症状更严重,可能会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血型,尤其是不是“熊猫血”。如果是,就要及时在产前做一些监测及预防措施,避免宝宝出生后出现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

其次,及时进行产前血清学检查。对于可能生产出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的孕妇,产前需要密切监测相关血清学指标变化(如产前、16周后每隔4周定期检测孕妇血液中IgG抗体水平)。

做好药物预防。当母亲为RhD阴性,且未产生抗RhD抗体,而胎儿可能为RhD阳性时,可以在适当时间给孕妇注射Rh免疫球蛋白,避免妈妈产生抗D抗体,导致二胎孩子出现新生儿溶血病。值得一提的是,注射这种抗体是有孕期时间限制的。可能出现母婴ABO血型不合时:服用大黄茵陈汤等中药制剂一定程度上预防溶血发生。

如果是之前有输血、流产、死胎和分娩史的孕妇,在胎儿发育已达到分娩条件的情况下,在医生综合评估后可提前分娩。

总而言之,只要把好产前和产后两道关,大部分宝宝都可以得到确诊和有效的治疗。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新生儿溶血?答:新生儿溶血常见表现为黄疸、贫血、胎儿水肿、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等。有些父母会问,新生儿本来就有黄疸,如何分别是新生儿黄疸还是新生儿溶血引起的黄疸?其实,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期间(一般是出生28天以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皮肤、眼睛、粘膜等地方有被染黄的一种病症,主要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其中,生理性黄疸在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别治疗就可以自行恢复。

而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主要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虽然表现都是“被染黄”,但出现的时间不同,多数在宝宝出生后就会很快出现黄疸的情况,而且黄疸出现得越早就可能表示病情越重。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往往较明确,通过抽血等实验室检查就能确诊,所以对医生来说是很好鉴别的。作为家长就密切关注宝宝的变化,一旦有情况,去找医生看看最稳当。

新闻推荐

把就业放在工作首位

本报讯(记者罗曦)2019年,乐山市市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