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无偿照管留守学生9年井研有位“留守家长”

三江都市报 2015-10-19 15:26 大字

徐老师正带着学生做趣味智力游戏绝大多数村子都有留守学生,这些学生因为缺乏父母的照管而令人担忧。但井研县三江镇解放村的留守学生们很幸运,因为他们比其他地方的留守学生多了一份关爱——来自退休教师徐志才的关爱。2006年,三江镇解放村建立了“留守学生之家”,徐老师自愿担任了义务管理员。9年多以来,他一直无偿地关心和照顾当地的留守学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留守家长”。

退休后的他

一直在关注留守学生问题

2001年,徐志才退休了。退休后的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观察生活。“我注意到村里的留守学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因为缺乏关爱和管教,有的孩子比较孤僻,有的孩子一放学就到处玩闹,因为没有人约束还会去破坏农民的田地,思想和行为上存在很大问题。”从此以后,徐志才老师就对村里的留守学生上了心。

通过了解,他发现单是解放村就有好很多留守学生,这些孩子多由他们的爷爷奶奶照管,有些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存在一些问题,这让从事了三四十年教育工作的他感到很忧心:“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或多或少能够给孩子带来益处的事?”经过思考,他打算先改变这些孩子监护人的思想。

不久后,他同三江镇老年学校的同学一起,召集村里的老人共同探讨“留守学生”的教育方法,并起草了《致隔代监护人的一封信》,通过三江镇关工委和中、小学校发送给更多的爷爷奶奶,引导他们更加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

2006年7月,三江镇解放村在井研县团委、关工委的支持下,利用村委会办公室建立了全市第一所村级“留守学生之家”,学生家长可以自愿将孩子送到这里来学习和活动。徐老师主动请缨,担任了“留守学生之家”的管理员。

从此以后,每个周六上午或者周日上午,徐老师都在这里陪伴、照顾着孩子们。

学习、游戏、兴趣培养

这里是学生们的游乐园

“我每周都会到这里来,已经有五六年了。我可以在这里画画、跳舞、唱歌、做手工、出去参观增长见识……今年11岁的李冰冰掰着手指头数着她到这里可以做的趣事。“即使周末,到这里来也可以找到很多小伙伴,妈妈说我比以前活泼了。”小学三年级的杨岚告诉记者。来接女儿的朱女士也向记者表示,她的丈夫在外打工,有时候她一个人看管孩子根本忙不过来,她的女儿宋思涵在这里学习后,越来越有礼貌了,她很感谢徐老师的付出。

孩子们能够这么开心,得益于徐老师和志愿者们的付出。村上建“留守学生之家”是一个全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徐老师几经斟酌,把教育目标定位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

平时,在乐山市一些部门的组织下,徐老师还会带领学生们去敬老院献爱心、烈士陵园接受洗礼、参观乐山市警犬训练基地、参观乐山市公安史馆等,增长学生们的见识。“我喜欢跟孩子们待在一起,我觉得这是退休后最有意义的事。”徐老师说。

一干就是9年

他想终其一生的坚守

除了徐老师的坚持,每周,县团委也会派出两名志愿者到“留守学生之家”来帮助徐老师管理、教育学生们。徐老师的付出也感动了很多人,有时三江镇老龄委、关工委的工作人员罗文钰也会到“留守学生之家”来协助徐老师管理学生。每年暑期,来自乐山、成都、天津等地的大学生会到这里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让这里的孩子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志愿者苏月告诉记者:“在这里做志愿者快1年了,徐老师的认真、负责、坚守一直深深地感动着我。他除了对学生们很好,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也很好,会更多地关注我们情感上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无偿加入到徐老师的“留守儿童之家”管理队伍中来,徐老师一直想从这些关心学生的人中找到一位“接班人”,不过目前他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今年我66岁了,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和体力都差了,前几年还生过一场大病。但我仍然想继续坚守在‘留守儿童之家\’,直到有天我身体实在坚持不下去时再‘退休\’。希望能够多帮助一些学生和家长。”

记者 徐祎 文/图

新闻推荐

走访贫困户为村民脱贫理清发展思路

马俊田(左一)正在村民家中摸底调查(本人供图)城市,离农村有多远?干部,离农民有多远?“没多远呀!”如果是在半年前,刚刚从部队转业到乐山市教育局安全科的马俊田一定会这么回答。可当他被乐山市教育...

井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井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