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总投资6000万元 曾经不毛之地如今绿意葱茏皋兰有了城市公园

鑫报 2016-07-07 23:47 大字

◇记者   张小燕  文/图

鑫报讯   正午的阳光异常地热烈,强烈的热浪几乎让人目眩。然而走进皋兰县石洞寺森林公园,却是倍感凉爽。满目苍翠,微风习习,置身于此,精神倍增。九色鹿广场、文化长廊、皋兰书院……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犹如一次穿透时空的神游。

曾经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如今却是绿意葱茏,这不免让人惊叹。在土生土长的皋兰人周凯宁的眼中,石洞寺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的实施,不仅体现了皋兰县人民果敢、坚毅、勤劳的人格魅力;更体现了皋兰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办实事  

石洞寺森林公园启建

“每天6时,我都会准时到达石洞寺公园,和老伙伴们一起锻炼身体,捶背、扭腰、敲腿,吊嗓子,到了8点,大家伙各自散了,有的上菜市场买菜,有的回家抱孙子,呵呵,自从有了这个公园,感觉生活有趣多了。”今年已73岁的周凯宁老人说,石洞寺森林公园的建设,让皋兰人终于有了一处休闲地儿。

“真的不敢想,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然成为生态公园,如今,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公园带来的魅力,感受到城市生活,说真的,我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啦!”在冯强兵的眼中,皋兰县近些年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皋兰县也可以有个像模像样的公园了。”冯强兵说,如今,身处皋兰县的人家,只要家里来了亲朋好友,都会被好客的主人邀请到公园聚餐、打牌、聊天,有时一玩就是一整天。

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是皋兰县城市建设的的范本。“石洞寺森林公园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为民所办实事之一,也是提升县城综合实力、改善县城人居环境的有效举措。皋兰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狩猎、放牧制陶。由于其独特地理环境自古就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山水城市格局。较好的绿化潜力,为公园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加之随着县城规模的扩大,西山新区的开发建设,各项设施的完善,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森林公园的启动建设势在必行。同时森林公园作为县城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整体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皋兰县生态局副局长杨衍彪介绍。

2010年,石洞寺森林公园开始规划,2011年进入建设环节,2015年各项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工程建设总投资6000多万元,分五期建设实施,目前,共建成道路4.2公里、山门2座(南北各1座)、 不同风格凉亭13座、名藩塔1座、文化长廊168.5米;建成皋兰书院1405.8m2、九色鹿广场1500 m2、历史文化墙480 m2,梨花阁1座、生态文化广场10903 m2及停车场3处等。公园建设始终把造林绿化放在突出位置,面对山体破碎、沟壑纵横、土质盐碱化、干旱霜冻等严酷的自然条件,坚持适地适树、先易后难的原则,攻坚破难,科学造林,逐步扩大绿化范围和面积,经过近五年的不懈努力,共建成上水泵房6座、蓄水塘坝(人工湖)3座(容量2万方)、安装变压器5台套、铺设各类管道30000多米,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灌溉系统。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8000多亩,栽植各类苗木100多万株。

目前,石洞寺森林公园已形成山中有林、林间有景、景含文化的生态文化公园,成为城镇居民健身、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传承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十二大景观  

构筑休闲旅游好去处

石洞寺森林公园位于皋兰县城东部,与中心城区隔山川相望,其西部紧邻县城区,即将与建设的东湖毗连,交通便捷,即远离城市的喧嚣,又便于人们的游玩,从公园的制高点可俯瞰山川,遥望县城风貌,成为人们日常缓解生活压力、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绝佳地,区位优势明显。

杨衍彪说,石洞寺森林公园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山体高度控制点的强势,依托现状林业生态基础的优势,公园定位为以集民风、民俗特色和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元素为主的综合性城市绿化主题公园。以展示“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地方文化、休闲娱乐”为主体的设计理念,力求解决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休闲旅游的需求,营造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

据悉,石洞寺森林公园内部设计构思和布局,在充分挖掘皋兰县特色的基础上,贯彻景区设计理念,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大部分为沟壑区或山体。规划遵循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将公园构思为十二大景观区块分别为文化展示区(包括管理办公区)、生态园区、地方民俗长廊区、旅游农家乐区、休闲锻炼区、儿童游乐区、瓜果园区、假山水景区、寺庙文化区、户外健身运动区、入口区、育苗区、观景区。

其中地方文化区包括文化长廊、民俗博物馆和公园管理办公室三个部分,位于公园南部台地处。民俗博物馆:主要内容为展示本地区及周边能反映地域传统文化习俗,皋兰雕刻艺术仅有木雕和石雕两种、传统民间艺术刺绣、皋兰民间剪纸、太平鼓等;另一方面成为挖掘和整理皋兰民俗民风、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礼仪方面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精髓等。

寺庙文化展示区:以石洞上寺、石洞下寺为主、二廊庙、山神庙、尖山庙,五个寺庙景点为连成一条文化线,形成文化区。石洞寺为南入口,石洞寺由来已久,上寺,塑释迦牟尼佛像,位于原凿石洞之中。左右各有一小石洞,一面为文昌帝君塑像,一面为魁星塑像。洞前三间正殿,起脊握阁,雕梁画柱,扉檐彩壁,依山座东向西。南北各有三间简易厢房。旧时常设私塾学堂。石洞寺依山而建,元明时称“石空虎喇"(“虎喇"蒙语山)始为当地杨氏家祠,明万历四十三年(1578年)阴历闰八月立《金城杨氏先茔记》墓碑至今尚存。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为佛庙寺观,一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原为两寺院,一为上寺,一为下寺。相距约1公里,下寺为一四合院,寺东设正殿,南北为厢房,西为客房和山门

文化长廊区。陈列着翻刻或收集到的甘肃著名碑刻,皋兰文化李氏墓碑、金城杨氏先茔碑、鹿角岘界碑、皋兰名人书法、邹应龙画像;

观景区。观景台,360度视角,视觉高高在上,可以体味俯视的悠然与优雅。东可瞭望蜿蜒起伏东山群峰,一览众山小;西可俯瞰历史悠久的皋兰县城旧貌换新颜,静观繁华川流不息,地脉天成,贵气氤氲。

筑巢引凤 

良好生态环境吸引更多资金

石洞寺森林公园的建设,可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丰收。“石洞寺森林公园力争打造具有旅游文化特色、休闲活动功能的4A级景区,建成后可弥补县城没有景区这一空缺,从而带动县城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可吸引商家来投资,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了皋兰县的经济实力与文化底蕴。其次,公园建成后,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绿化美化亮化效果初步显现,对县城空气净化、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缓和地表径流、防止有害物质辐射、减少泥沙流失等大有好处,也有益于自然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为县城居民和过往游客提供一座环境优美的休闲锻炼观景场所。同时,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皋兰辉煌灿烂的历史与文化艺术,提高人们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使人民群众的精神充实、积极向上,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也可作为“社会林业”的一个示范窗口,在这里可向人们宣传和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形成生态教育示范点,在人民群众的脑海里播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增强他们的资源保护意识。”

从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到绿意满满的生态公园,皋兰县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城市的重大举措,让人们肃然起敬。绿色家园、生态家园的建设,暨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增强了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良好的环境将吸引更多资金,促进经济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据悉,近三届兰洽会皋兰县签约重点项目共计20个,合同引资129.6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已开工建设18个,开工率90%,累计到位资金66.97亿元。

新闻推荐

北龙口大物流战略稳步推进皋兰迎重大历史机遇

昔日沉静的山川正在发生着巨变伴随北龙口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和运营的稳步推进,连接兰州市区与新区的北龙口区域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这个昔日沉静的山川,人流、车流越来越...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