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吴镇诗采足风流

定西日报 2016-01-03 07:24 大字

□田科

在清朝乾嘉年间,甘肃有一位诗人,备受著名诗人袁枚的推崇:谓其诗“惊不类近人作”。他就是陇上临洮籍著名诗人吴镇。

吴镇(1721年—1797年),初名昌,字信辰,一字士安,号松崖,别号松花道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吴镇出生于临洮县城菊巷旧宅,就在他诞生的前夜,其母梦挖井,从井中挖得明珠一枚,以手拭净珠上泥土,霎时光辉满室,梦醒告诉其父,其父道:“昌吾宗者,其此子乎?”遂取名曰“昌”。

天禀聪慧的吴镇从很小就失去父亲,母亲魏太恭人为了不让其荒废读书,亲自口授经义,并延请老师在家课读。至十二岁他就通解声律,能诗善文,读书五行齐下,私塾中皆称之为神童。二十岁中拔贡,其后,每次考试必名列前茅,因此名誉日起。当时牛运震先生主讲兰山书院,二十六岁的吴镇负笈从学,与陇上诸名士相互切磋学问,出口成章,卓尔不凡,于众生中尤为杰出。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举。

乾隆二十五年至三十七年(1760年—1772年),吴镇在陕西耀州任学正,每日与诸弟子樽酒论文,潇洒不羁,其母魏太恭人甚是忧虑,打算让其归里。恰好此时耀州牧呼延公要修州志若干卷,甘省被定为重点志书,交由吴镇修撰。吴镇留在耀州完成此卷后,被推授为韩城教谕。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届满,经人推举又升任山东济南府陵县知县,居官处事,向以仁慈为主。当时,寿张县王伦作乱,良民多被驱之入伙。官府在镇压过程中,对抓获的俘虏皆悉令断其足筋,吴镇乘马至军营,恻然曰:“是中岂无冤抑乎?”遂与同僚禀告官府,请求释放其中之无辜者,官府从其言,当即就讯释三百余人。当时附近贼寇气势仍很猖獗,人心都笼罩在恐慌之中,但吴镇神色安然,每夜秉烛吟诗至深夜,然后上床就寝,鼾声如雷,人们皆佩服他的仁者之勇。嗣后吴镇因平定并俘获邻境贼盗而被授湖北兴国州知州。此时吴镇正值精神焕发之时,他全心全意为民办事,对一应政务断决如流。邻近有乡民被地方恶霸所杀,当地衙门以自缢结案,其子多次喊冤都未能雪冤。上司委派吴镇前往复查此案,立即查清了此案真相,对凶手依法惩办,远近人民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不久吴镇奉旨升迁湖南沅州府知府,在任一年,沅州百废俱兴,深受人民爱戴。公余,对酒赋诗,吟啸自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因属县“讳盗”事挂误被劾而罢官,乃由于吴镇性格刚直而受湖南某中丞嫉妒遭排挤之故。吴镇曰:“吾久思田里,今得以微罪行为幸。”还乡归里时,两袖清风,不拿沅州一钱,惟携书画数卷、沅石数方而已。

此后,吴镇乡居故里临洮多年,晚年在兰州兰山书院做主讲,教授八年。期间常与袁枚、王鸣盛、姚颐、杨芳灿等人相互赠诗,酬唱往来,特别是与袁枚南北相隔万里,终生未能晤面,却经常书简往来,彼此景仰,交谊甚密。吴镇不但精于诗词,而且还对绘画、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被称为“关中四杰”之一。

嘉庆二年(1797年),吴镇在故里临洮病卒,享年七十七岁,其门生私下谥号曰“文惠”。

吴镇的生平和思想,根据其坎坷曲折的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吴镇主要过的是生员和教官的生活,追求功名和经世致用是他最大的思想特点。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第二个阶段,也是吴镇的仕途生涯时期,其思想特点主要变现为忠君爱民的思想斗争。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嘉庆二年(1797年)为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他主要过的是书院生活,其思想特点主要表现为严谨治学和诗酒自娱。

吴镇一生虽曾在外地做官,但大部分时间是在甘肃家乡、在书斋中度过的。在政治上,他虽然曾经想有所作为,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来,但终究却并无多大建树,而其积极向上、经世致用的思想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在学业上,尤其是在诗歌创作上,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谨严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他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诗作主要以描写甘肃特别是临洮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为特色。他勤奋多产,工余时间潜心作诗,日课数篇,不废吟咏,一生写了数千首诗作,虽经他一再焚删,至今留世的仍有数百首。

吴镇诗词的社会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歌颂忠臣义士,鞭挞奸佞邪恶;赞美大好山河,抒发爱国热情;酬答唱和不失本性,生离死别以见真情。吴镇的诗词作品,正是他的“志”和“情”的具体体现。尽管他生活在那样的历史环境,处于那样的社会地位,但却能摆脱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的羁绊,努力用自己的诗篇反映社会现实,表现自己的志向和爱憎感情,这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值得称道的。

吴镇所著《松花庵全集》是他全部著作的汇集,共十二卷。其中属于诗词作品的有《松花庵诗草》《游草》《逸草》《兰山诗草》。《松花庵诗草》是作者本人从全部诗作中筛选出来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看作是吴镇的诗歌选集;《游草》主要是他在山东、湖北、湖南等地任职时写的纪游诗;《逸草》是经吴镇自删后由诗友杨芳灿复选并加点评的集子,其中还包括四十三首词;《兰山诗草》是他罢官后主讲兰山书院时的作品集,以吟咏地方山水、风物民俗、自然风光为主,颇具特色,是组成吴诗精华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律古》《集唐》《四书六韵诗》《沅州杂咏集句》《潇湘八景集句》《韵史》《声调谱》《八病说》和两卷《文稿》。其中《集句》为采撷汉魏六朝及唐人诗中之佳句,连缀而成。由于诗人深谙古诗,精通诗律,因而涉笔成趣,驱谴自如,在当时颇受赞誉,但诗人自认为系“游戏之作”,不能算创作。《韵史》为普及历史知识之读物,类似于《三字经》。《声调谱》和《八病说》主要是结合实例阐释古诗格律,系诗人悉心研究古诗之结晶,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诗人自幼生长在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情一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写下了大量描写和赞美故乡临洮的诗篇,其中尤以组诗《我忆临洮好》十首最为著名。二百多年来,流传陇上,脍炙人口。全篇以深切的感受、动人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从家乡山水、花鸟风光、风土人情、人文古迹等方面多角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风物图,每一首诗都是一幅旖旎生动的画,通篇合起来却是妖娆多姿的恢弘长卷,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钟爱:

我忆临洮好,春光满十分。牡丹开径尺,鹦鹉过成群。涣涣西川水,悠悠北岭云。剧怜三月后,赛社日纷纷。

我忆临洮好,三冬足自夸。冰鳞穿鰋鲤,野味买麇麚。霭霭人如日,飘飘雪似花。年来青稞贱,到处酒能赊。

我忆临洮好,诗家授受真。高岑皆幕客,白贺是乡人。山水今无恙,文章旧有神。二张珠玉在,后起更嶙峋。

我忆临洮好,流连古迹赊。莲开山五瓣,珠溅水三叉。蹀躞胭脂马,阑干苜蓿花。永宁桥下过,鞭影蘸明霞。

我忆临洮好,灵踪足胜游。石船藏水面,玉井泻峰头。多雨山皆润,长丰岁不愁。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

诗中的“牡丹”“鹦鹉”“赛社”“永宁桥”“玉井峰”以及“花儿”“番女”等无不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馨香,诗情画意,跃然纸上,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

在吴镇的眼中,故乡的一山一水都是无可比美的,“行人下马拂征袍,十载乡心寄楚醪。正是菰蒲烟雨好,沧浪亭上话临洮。”(《客至》)。江南沧浪亭上风景正好的时光,他却与客人漫话着临洮。诗人喜爱牡丹,他吟咏牡丹的诗不下十首,但他更钟情于临洮牡丹,——“牡丹真富贵,狄道堪称雄;绝艳生天末,芳华比洛中。”“洮水多花木,牵情是牡丹。”“忆系游齐楚,乡心系牡丹。”在一首《牡丹》诗中他写道“老来幽事颇相关,花下蓁芜手自删;最是年年惆怅处,牡丹开日在兰山。”诗中抒发了春天看不到家乡牡丹的惆怅心情。不难看出,诗人对家乡临洮怀着多么真挚、热烈的感情。

吴镇为诗严肃认真,他的老师牛运震在《松花庵诗草序》中说“镇年十二能作诗,年二十六学于余,年三十能焚诗,今之存者,皆镇所自焚及余为焚之之余也”,正是由于吴镇的这种勤奋和认真,他留给后人的诗都可谓诗中上品。

清代著名的古文学家王鸣盛在读到吴镇的诗集之后,“大惊叹,以为异乎人人之为之者”,说吴镇的诗“摆脱羁束,酣嬉淋漓,如有芒角,光怪喷射纸上而不可逼视焉。”在历数了古代甘肃籍的知名作家之后,又说“今松厓复崛起西陲,骨骼才情直欲上薄汉魏,下规盛唐,不特比肩空同,而可泉、浚谷并超乘过之矣。”(王鸣盛《松花庵诗集序》)他认为吴镇的诗作,超过了明代的胡瓒宗(可泉)和赵时春(浚谷),而与李梦阳(空同)并驾齐驱。以后,他又在《戒亭诗》序中说:“予宦游南北,于洮阳得吴子信辰诗,叹其绝伦。”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弟子杨蓉裳(字芳灿)在《松花庵兰山诗草序》中说:“余始读之,骇其文采之富绝伦,及卒业焉,益叹其声律之工细,如八音迭奏,韵韵铿然,五色相宜,锦绘灿然。而皋牢百家,鼓吹群雅,浩浩乎无流派之可拘也。”后,又在《松花庵诗余跋》说吴诗“裁云缝月,妙合自然;刻楮镂冰,意惟独造。有稼轩之豪迈,兼白石之清疏……叶脱而孤花明,云净而峭峰出”,均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近代词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一书中评论吴镇之词云:“铿丽沈至,是能融五代入南宋者。”

这些评论,对吴镇在诗坛的历史地位,给予了正确的评价。

特别是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袁枚,评其诗曰:“先生之诗,深奥奇博,妙万物而为言,于唐宋诸家,不名一体,可谓集大成矣”(《松花庵诗集序》)。

吴镇与袁枚,生当并世,但终生未曾谋面。但在迟暮之年,却书信往来,诗歌唱和,交情十分笃好。这中间的媒介,便是吴镇的学生王柏厓和袁枚的学生杨蓉裳。

王柏厓,名光晟,一字立夫,辽州人,祖籍甘肃省皋兰县,曾官江宁尉,著有《晚翠轩诗集》,吴镇为之删定并作序。杨蓉裳,名芳灿,梁溪人,曾官伏羌知县,擢灵州守,入赀为户部员外郎,参与修撰《会典》,著有《芙蓉山馆诗文抄》,吴镇为之剞劂并作序。

先是袁枚编篡《随园诗话》,十四省诗人佳句多有采录,唯甘肃一省路遥朋稀,无从搜辑,甚感缺憾。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王柏厓以五律四首谒见袁枚,因其诗作“一气呵成,中无杂句”,袁枚“惊不类近人作”“洒然异之,问所由来”,“渠告所受业处”,于是始知有吴镇。未几,杨蓉裳牧灵州,以吴镇诗集寄袁枚,袁枚以为“吴诗奇警”,急采入《诗话》十首,备秦风一格,补《诗话》中甘肃省之空白。(见袁枚《随园诗话》并《松花庵诗草序》)

时过四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王柏厓拜访吴镇于兰山书院,吴镇获读《随园诗话》,始知自己的诗作被采入《随园诗话》,便以书信及全集托王柏厓转交袁枚,并请袁枚为其全集作序。

吴镇在《与袁简斋先生书》中云:“久闻高名,有如山斗。只缘南北途遥,未能把晤,计私心抱憾者五十年矣!昨王柏厓使来,获读《随园诗话》,始知先生淩踔千古,犹能采及葑菲,何幸如之,何感如之!谢谢。惟是诗中讹字颇多,尚须改正。”“仆自髫龀,已好为诗,苦因学浅才疏,未能有得。今将拙作汇呈,望高明指点,速有以化我也。仆又接柏厓书,言老先生已七十六七,而仆年亦七十一矣。吴越之游,今生恐不能卜,意者蓟子训铜驼陌上或握手一笑耳。然《随园诗话》要不可以不读,祈遥颁一部足矣。”信中又推荐临洮张晋、张谦及前安定县令许铁堂的诗作于袁枚。

同年秋天,袁枚为吴镇《松花庵诗集》作序,序中回顾了他们二人在王柏厓和杨蓉裳的介绍下有幸结识的经过之后,云:“先生之诗,深奥奇博,妙万物而为言,于唐宋诸家不名一体,可谓集大成矣。惟嫌《书中干蝴蝶》等题,咏辄数律,似古名家所不为。余虽不敢轻非于口,而亦不敢轻是于心也。然而以擒龙之手,忽而搏鼠捉虱,神仙狡狯,掷来成珠,或亦无伤于大雅也。”这里,袁枚不仅高度评价了吴镇的诗,而且也直率中肯地指出了吴镇诗作中的缺点。序的末尾写道:“昔欧阳子交满海内,而胸中所不能默而已者,惟谢希深、尹师鲁二人。今观集中蓉裳跋语最多,谅亦恃先生之好也。先生好我不在蓉裳之下,蓉裳既为希深,而余敢不为师鲁哉!”以宋代欧阳修与尹洙之间的友谊来比喻他们二人之间的友谊,足见其交情之深。

同年十二月,袁枚又致书吴镇云:“先生之诗,新妙奇警,夺人目光。因忆生平编纂《诗话》,十五省中,独甘肃无诗,如国风之遗吴越,心常缺然。忽得先生以补之,岂非周亚夫之兵从天而降哉!声应气求,天之所相,非偶然也。柏厓近又以尊札及全集见示,如饥十日而得太牢,穷昼夜餔啜之而不能即休焉。所指误刻之字,都已刬改,《虞美人》诗已补全。”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吴镇致书答谢袁枚云:“暮春之杪,忽接瑶函,万里神交,恍如觌面。”“仆少读二氏之书,颇费钻研。但今年七十二矣,而昼夜之道,总未了然。捧读佳章,不觉怦怦心动。敬和十章,兼呈三稿,以备推敲。见大敌怯而自以为惑,理固然也。惟高明严加去取,改存三四首足矣。忆生当并世,而把晤甚难,白首相望,未知明年各作何状。似此书隔岁而始一达意者,天或怜吾二赘而更留不尽之桑榆乎!”此可谓情真意切,跃然纸上,充分表现了吴镇对于他们二人之间友情的珍视。

(下转第七版)

新闻推荐

遗失马汉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证号声明挂失遗失杨氏

●遗失马汉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证号:6207126,声明挂失。 ●遗失杨氏(礼县中坝镇黄河村二组69号)残疾人证,证号:62262819390701502511,声明挂失。 ●遗失徽县张团庄百货门市部营业执照正、副本(经营...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吴镇诗采足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