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皋兰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纪实

鑫报 2015-11-13 07:50 大字

◇通讯员 卫亮  记者  马朋艺

鑫报讯  三年来,皋兰县累计投资1.25亿元,实施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幼儿园工程等教育建设项目55项,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全县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处处拔地而起的靓丽校园,为皋兰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如今,不论是县城,还是乡下,一座座粉黄白相间的标准化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点缀城乡校园,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皋兰是一个农业小县,财力不足一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三年前,皋兰县的农村中小学大多还是砖混结构的危房,房屋破旧,土操场狭小。教育的现状是:硬件不达标,软件跟不上,城里老师不愿来,当地教师留不住,教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生源流失严重。

为了破解这一系列的难题,2014年,皋兰县打响了“全面改薄”的战役。按照“保基本、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全面改薄”与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步实现县域内办学规模、资源配置、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

“政府办教育”理念得以渗透

“孩子们在这样的学校里上学,大家都很放心!”日前,记者在皋兰县城乡一些学校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最好的建筑是学校!

在每年的中央及省、市、县财政预算中,都有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实施。新增财力向教育工程项目倾斜,以“政府办教育”的理念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在皋兰已经得到很好体现。自从“全面改薄”以来,县政府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2727万元。

据了解,近两年,皋兰县投入资金496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1394台计算机,并全部接通了网线。投入资金356万元,为19所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140套,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室全覆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历史。

“一体化办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以往,在县域内,通常有这样一个现象: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择校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家长“挤破头”要进县城学校,而基层乡下且师资薄弱的学校则冷冷清清。

魏瑞芳是皋兰三中的英语教师,今年,她选择到石洞镇初级中学支教,为期两年。“我除了带8年级的英语课外,还兼带学校的生物课。”魏瑞芳说。

在魏瑞芳看来,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在口语教学上,让孩子说一口较为流利标准的英语是她这学期的工作目标。在皋兰县,今年就有50名像魏瑞芳一样的交流教师。他们在城乡学校之间流动,为农村学校注入新活力。

在教师交流的同时,加大教师专业化培训力度,仅2014年就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36.6万元。为让青年老师愿意来,来了留得住,皋兰教育局还从教育信息化建设入手,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据介绍,近3年,皋兰县还招聘了14名免费师范生和硕士计划培养生、113名高校毕业生,40名音体美专业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中小学,弥补了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短板”。

布局调整让城乡孩子共享资源

“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学校,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皋兰县基建办负责人,拿着一些学校的老照片对笔者说。以前,山区的孩子们大都在这样的学校上学。照片上,砖木、土坯结构的校舍破败不堪,设施十分简陋,校舍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现在,一些易址新建的学校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为乡镇村标志性建筑。

县上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虑人口、交通等因素,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由三年前的71所减少到了62所。为42所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室设备298套,目前,全县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8台,全县4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率达到100%,宽带网络接入学校达到100%;还先后为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解决教学楼、公寓楼的改暖配套工程,在保证校舍安全的同时,还大大改善了师生的生活条件。、

教育基础设施项目的成功实施,使皋兰中小学校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学校真正成为最牢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场所。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等教育热点问题,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迅速扩大,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进一步缩小——皋兰县政府县长杜宁让如是说。

新闻推荐

一手牵老城一手托新区

北龙口O2O领跑甘肃物流新业态据《皋兰县志》记载,丝绸之路繁盛的各个时期,金城(兰州)、北龙口、阿干城等地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在茶马互市的鼎盛时期,由于北龙口直通蒙古...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