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咱们村儿处处“新风拂面”

济南日报 2013-02-19 10:39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通讯员赵磊姜潘峰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鱼台县李阁镇房庄村,只见曾经泥泞的大街小巷变成了四通八达、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整齐划一,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必备品,家家户户正忙着逛市集、走亲戚、办家宴……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息。

俺的日子“不比城里差”

“俺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街道干净了,这以后的日子,也更有奔头啦!”在宁波务工的村民房鲁胜,返乡过春节时候,乐呵呵地向记者提起村里的变化。“要看村子的变化,要我说呢,一看路、二看房、三看厕所和灶房。”村主任房效锋向记者介绍。据悉,房庄村去年重点实施了三项惠民工程:先是投资30余万元,硬化了4条主街和58条小巷,总长4168米,基本达到了户户通;村里还建起了16处垃圾池,聘了2名保洁员,每天2次清扫大街,收集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为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村里铺设了连接任寺水厂的3630米供水管,让350户村民吃上了放心自来水。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房庄村还向县里争取了“一池三改”工程,为每户补助近千元,用于购置水泥等主要建材、沼气灶具及配件等关键设备,聘请农业技术员上门服务,使113户用上了清洁的能源。“只要一扭开关,蓝色的火苗就上来了,太方便了!”在村民刘长征的厨房时里,老刘的爱人一边说,一边示范给笔者看,“自从使用了沼气,总算是把俺从烟熏火燎中‘解放\’出来喽!”。

村里有了致富新途径

“我主要做甜瓜生意,整天在外地跑,不着家,老是担心家里的日常生活。现在,村两委把这些后顾之忧都给解决了!现在村民们赌博、酗酒的少了,干钟点工挣钱、搞特色种养殖致富的多了。”刘长征说,他成立了一个甜瓜种植协会,带领3户村民要把生意做到省外去。

说话之间,记者在村东头遇到了正在卖棉花的棉农李传福,眼看着一包包白花花的棉花装上了车,老李从商贩手里接过崭新的钞票,边数边美滋滋地说:“俺种了6亩地的棉花,卖了17624元,每亩收入近3000元。在俺们这里一年是三种三收,大蒜地里套种棉花,再套种甜瓜,一亩地一年收入一万多元。”

据村主任房效锋介绍,村里原来有850亩耕地,去年又组织干部群众将白马河“V”型废弃河道进行复垦,缺失的土方用砂筋替代,又复垦出89.4亩土地,并将这些土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由原来的一年两种两收变成三种三收,亩增收124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263元。“村民们富裕了,对生活的追求也高了,就自发聚集起来搞搞文化活动,扭扭秧歌、敲敲腰鼓,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也健了身,一举两得!”房效锋说,“村里为此还扩建了‘农家书屋\’,修建了文化广场,组建了‘百姓大舞台\’,今天晚上就组织大家乐呵乐呵,也让回家过年的人感受感受咱农村过年的‘年味\’。”

正在紧张施工的村内道路→

新闻推荐

“第一书记”李跃海勇救落水老人

■本报记者赵豫通讯员乔志宇常萍“救命!救命!”近日,从省道348线复兴河桥南侧100余米的河中隐约传来一阵阵呼救声。鱼台县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老砦镇王庄村“...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