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斗蟋史看古代社会变迁

绵阳日报 2018-01-20 07:15 大字

遍览古今中外,痴迷斗蟋蟀的大抵只有国人,而且历史悠久。明朝宣德皇帝就有“蟋蟀皇帝”之称,而宋理宗时的权臣贾似道因好蟋蟀博得了“蟋蟀宰相”的“美誉”。虽然本书对贾似道关于蟋蟀的别名不无质疑,但古人好玩蟋蟀之风由上及下的传播路径应有公论。

在作者白峰的多重身份中,济南市蟋蟀协会副会长较为惹眼。白峰不仅擅养斗蟋,热衷收藏蟋蟀器具,还在研究蟋蟀历史方面颇有建树。白峰在书中通过梳理蟋蟀由南兴至北旺的发展历史,发现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脉络。但对于像本人这样的阅读者而言,大多更喜欢从中找出蟋蟀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昆虫与社会变迁间的深层关系。

作为一种体形较小且喜阴好潮的昆虫,蟋蟀既与人们的劳动没有交集,也与饮食毫无瓜葛。白峰推测,养蟋最初可能源自北宋宫廷画师作画,但仅用于作画的“模特”。随着北宋节节败退,画师出走,宫廷养蟋之风渐渐传入民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中国历史上,宫廷衣食住行常常成为民间顶礼膜拜和积极效仿的对象,明清更达极致。

斗蟋是小众化娱乐项目,但其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项活动自出现起便坚持走“上层路线”。农民理所当然是寻找蟋蟀的主力军,但整日为衣食所累的“有忙阶段”,没时间耗在这玩意上。所以,明代斗蟋的玩家要么是盐商,要么是经营者;清代则有不同,“王公贵族为躲避(宫廷内斗)事端”,故而“提笼架鸟,听戏捧角”,修身养性,于是“斗蛐蛐也悄然流行”……不难看出,无论古今,斗蟋群体大多属“有闲阶级”,一方面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另一更重要的因素则是有钱,因为斗蟋常常与赌博联系在一起,像南宋晚期一般赌资约为两石米,万历年间的赌资“大约相当于一个中级商人的全部资本”。

除了斗蟋,古人娱乐的项目还有斗狗、斗鸡、斗牛等。之所以斗蟋能够演化为所谓的雅玩,根本在于玩家大多位于社会上层,其小众化与较高的准入门槛能将中下层区分开来。某种意义上,历史上的斗蟋也是身份象征的宣示。

虽然古人对于蟋蟀的观察始于12世纪晚期,但仅限于寻找乐子。而在17世纪的英国,最初源自药剂师对植物观察的本职却播下了博物学发展的火种,及至20世纪更是涌现出吉尔伯特·怀特、林奈、达尔文等大量知名博物学家。对比著名博物学作家大卫·埃利斯顿·艾伦在《不列颠博物学家:一部社会史》一书中对英国博物学发展历史的全景展示,我们也许应该躬身自省,为什么我们祖辈对蟋蟀的悉心观察只是滋生了一种娱乐消遣,而没能掀起像英国那样的博物学热潮?(禾刀)

富足安稳的生活与内心追求之间的取舍

《月亮与六便士》,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圆月的光芒映照圆形的钱币,究竟发出了什么?我以虔诚与好奇之心读此书,终被其震撼。

一位用世俗眼光看生活幸福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突然抛妻弃子远走,妻子以为他与人私奔,后来得知他是为追求绘画而去。他饥寒交迫,但从未放弃绘画,后移居塔希提岛患麻风病而死。

此书引发思考最多的自然是,富足体面的生活和内心追求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应该坚持过世俗认为的幸福日子,还是随着心去做梦里最想做、做了可能会受挫、但不做会遗憾终生的事?

这个问题应该常常出现在有梦想的人心里。生活很难,抛弃生活更难,但还是有很多人做到了追求心中所想,这是因为那些人明白,他最应该做的是完成自己,而不是让别人给出好评,投以赞许。

有的人已经名利双收,却放弃别人眼里的安稳,寻求更好的自己。很多很多的人,选择了在别人看来不好的生活,自己却悠然得其乐,即便有苦,也乐于吃下,无怨言与人。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三万天的日出日落,有上万次的清风袭来,上万次的细雨倾斜,上万次的雪花飘落。遇到的每一次都那样珍贵,如果你视而不见,便少了一次微笑的机会,失去了一次快乐的可能。所谓梦想,就是由这样的一个个小体验组成。你想去贴近梦想,便要遇到很多挫折,只有咬牙坚持,才能挺过去,你敢不敢去追梦,就看能不能战胜那些挫折。

敢于“追心”的人是值得尊重的。就算常会看到白眼,那白眼遇到你自信的目光时大概也会怯懦,因为他或许马上就会发现自己内心深藏的嫉妒,因为他们没有朝梦想走过。

富有的人喜欢炫耀,有梦想的人也是富有的,是不是也可以炫耀?没错,为梦想而炫,没什么不行。但内心真正藏着梦想的人,又怎么会去炫呢?追求自己想做的,本就是为了完成自己,不是为了炫给别人看。

斯特里克兰德,让妻子在自己死后烧毁那座自己在生命的最后,在墙上和房顶上画了画的房子。那些珍贵的、伟大的画作一夕化为灰烬。无数人知晓后惋惜,而他只是为了完成自己,他完成了,一切都只是灰烬。

是的,如此完成了自己,如梦一场。(孙洛)

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

“时间好比咱们湿手中的一条蛇,滑溜溜的,你越是想捉牢它,它越是要滑走……”这是一位南太平洋岛屿的酋长对岛民演讲时所说的一番话。时间的确是滑不溜手,难以捉摸,一分一秒都不肯多留。

继风靡全球的《上帝掷骰子吗?》掀起物理热潮之后,科普作家汪洁全新力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应运而生。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相对论,更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观,同时,这本科普书像悬疑电视剧似的,一环扣一环。

时间会有形状吗?如果有,那么它该是什么模样?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就要回溯到时间自身。

地球自转,日出东方,这些看似寻常的事情,都是时间的表达形式。当物理学的概念进入人的研究世界,时间便有了自身的形状。它在很多大师的眼中有着不同的模样。伽利略和牛顿眼中的时间和周围的物件一样,或是牛顿实验中的水滴,或是伽利略的模型。爱因斯坦的广义和狭义相对论,时间的收缩与膨胀,它就像那气球,颇为形象。在理论中,它会膨胀;在实践中,它能收缩。历史也有了自己的形状。

这本书与传统科普书最大的差别在于,它更像是一本茶余饭后的休闲书,或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很多天马行空般的小故事。牛顿带着Tom和Jerry来到一个大水桶里面,观看神奇的水面凹陷;爱因斯坦化身警长,先是调查一起环球快车谋杀案,然后又奔赴云霄电梯处理可怕的超级炸弹,最后在太空中建造了一个超级大圆盘以展示他那神奇的时空观。

虽然这一切看上去不像是正儿八经的科普,但简单的故事里却包含了无穷的科学真相。当你晚上抬头仰望星空,看着夜空中的皓月星辰,宇宙在你眼里将会换一番景象,一个崭新的宇宙观或许就在你的头脑中建立起来。(孙珺)

新闻推荐

长清区上半年20个重点项目将开工

本报1月17日讯(记者张帅)从长清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获悉,长清区今年将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对接融入、产业升级、民生优先“四大”战略,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棚改旧改...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