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壮乡当“陪嫁女”

西江都市报 2019-09-21 10:52 大字

1970年,我插队到广西钟山县一个壮族人口聚居的小山村务农。村子里居住着二十来户人家。由于田地极少,村民每年都要靠政府发放返销粮食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在村里和村民们早出晚归干农活一年多的我,与一位蒙姓的壮家姑娘结成了知己。她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佩月”,按族上的排行大家都叫她“妹十”,我年纪比她小,就叫她十姐。

十姐家和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贫穷。她的爷爷奶奶由于年老不能干活,十姐家里姐弟三个,一家七口人全靠她父母二人出集体工挣工分为生。小学毕业后的十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回到村里参加集体出工挣工分。

经过几年的劳动,十姐出落成一个十分健美的“村花”,即使一百多斤的担子挑在肩上,她依旧健步如飞,毫不费力。两根粗大乌黑的发辫随着她的脚步有节奏地在后背摆动,特别是十姐那黑里透红的圆脸蛋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特别迷人,周围邻村的年轻小伙都纷纷托人前来提亲,可是都无功而返。

一天晚饭后,十姐将我约到村前的流沙河堤上,跟我说她订婚了!我忙向她道喜,可接下来十姐却哭着向我倒起了苦水,原来她早与邻村一个小伙子互生情愫,并且小伙子也曾让人到十姐家提亲,但十姐父亲一口拒绝了,因为那小伙子是一户贫困户的长子,弟妹众多,十姐的父亲不想让自己的女儿从一个穷家嫁到另一个苦家。父亲“棒打鸳鸯”让十姐很伤心。

眼下,十姐订下的结婚对象家在县郊的平原地区,家庭条件很好。尽管那未来的新郎比十姐年长十岁,但见面几回后,十姐觉得那人长得还算顺眼,孝顺的十姐就答应了婚事,但她心中还放不下对自己初恋男友的留恋,只好把这些郁闷和伤心的泪水在我面前尽情地宣泄。我只能陪她掉泪,尽可能安慰她。

按壮族人家的风俗,姑娘出嫁前一个月不再出门干活,而是邀请村中要好的未婚姐妹搬到准新娘家,陪同她住在阁楼上,这些姐妹们就是“陪嫁女”,我也住进了十姐家,而且作为十姐的最要好的知己,我和十姐同床共枕,其余十几位姐妹则在阁楼楼板上打地铺。

钟山县当地有一个民间习俗:出嫁的新娘要为未来的公公、婆婆、小叔、小姑等至亲每人做一双千层布底鞋。如今十姐也面临这个艰巨的任务。于是十几位姐妹一起动手,协助十姐纳鞋底、剪鞋面、上鞋帮,但是这些活我可一点也帮不上忙。

整整一个月,每天除了十姐外,全部伙伴都出门干农活,晚饭后便聚到十姐家,一边纳鞋底,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知心话,这样十姐的做鞋任务很快胜利完成了。满满的一箩筐布底鞋:长的、短的、大的、小的,十姐将它们整整齐齐地码好,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随后,新郎家送来了米、面、酒、肉等礼品:十姐出嫁的日子到了,次日她的新郎便会来把她接走。当晚我还像往常一样准备和十姐同睡床上时,却被伙伴们“请”了下来,跟大伙一道睡楼板。我问为什么?可大家却笑而不答,我只好顺从地躺在楼板上。

早就听说壮族姑娘出嫁时,会在半夜开始哭嫁,从未经历过的我十分期待,睁着眼睛不敢睡去,生怕错过了。今晚为了等待十姐的“哭嫁”,大伙都在静静地等着,可累了一天的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睡着了。

不知是什么时候,猛然一声“娘啊”的悲叹声将我从梦中惊醒:十姐的“哭嫁”开始了!

只听得在一声唤娘声后,十姐带着哭腔,用纯粹的壮话带着壮家人特有的曲调:一声声长叹一句句悲鸣;那时的我刚刚勉强能听懂壮话。只听见十姐首先是感谢父亲母亲的养育之恩,紧接着是对族上长辈多年来对自己的照顾;还有对弟妹们的嘱咐之词。但我从十姐那如泣如诉的哭腔里,听到更多的是她对自己身世的感叹。阁楼上的姐妹们都默默地流着泪,各怀心事。我作为一个城市来的知青,十分庆幸自己不是在这个穷乡僻壤出生的女子。

十姐字字带泪、句句悲鸣的“哭嫁”一直持续到天蒙蒙亮才结束。

天亮了,新郎家来了八辆自行车接新娘。那个年代迎接新娘能来八辆自行车,已是很高大上的标准了,一般人家仅仅是来几个接亲的人。

眼看新娘出门的吉时快到,姐妹好不容易把哭泣的新娘劝停,吃了几口早饭的新娘,被姐妹们用两只水煮蛋的蛋清往脸上涂抹数下,算是化了妆。接着,同伴们将十姐送到楼梯口。楼梯下放置着一个竹编的大簸箕,壮族的规矩是新娘必须脚穿一双非常薄的布底鞋踏在簸箕中,向父母长辈行礼,然后迈出簸箕离家。据说那簸箕能把一切不好的霉运统统隔离掉。那薄薄的布底鞋越快穿烂,预示新娘日后的人生道路越顺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我的十姐跨出了她生活了廿年的家门,泪眼婆娑地别过乡亲长辈和养育她的父母,坐上一辆扎着大红绸花的自行车后座,在一阵花炮声中由七个陪嫁女将她送到她的新家,开始她新的生活。

这就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当陪嫁女的经历。

(夏燕玲)

新闻推荐

钟山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助推产业升级服务乡村振兴

钟山讯近日,钟山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牵线,搭建起贺州学院与该县富强农业、“昱成”合作社的校企合作平台,对农产品加工短...

钟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钟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