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学写字 76岁出书
人物档案
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她家的成分是地主,大哥是黄埔军校13期毕业的军官,新中国成立初,姜淑梅还背上了因为有“海外关系”而带来的沉重压力。上世纪 60年代,她跑盲流到黑龙江省,做了20多年没有正式身份的“家属工”。她早年读过几天书,种过地、逃过荒、避过兵祸,经历过战乱、饥荒的年代。
60岁时才学会写字,76岁时出版第一本书。日前,“传奇奶奶”姜淑梅所写的《乱时候,穷时候》一书,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著名作家王小妮甚至称她为中国“最后的讲故事的人”。那么,“传奇奶奶”有什么传奇?一起来看看她背后的故事。
挑战认字老伴去世后学认字
“如果没有1996年的那场车祸,我们不会看到这样一本奇书。”那一年,老太姜淑梅和丈夫回山东老家,在秦皇岛出了车祸,老伴不幸去世,当时姜淑梅虚岁60。一起生活了42年,老伴忽然离世,对姜淑梅的打击很大。两位老人有六个儿女,小女儿张爱玲看到姜淑梅整日满脸哀容,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作为曾经上过鲁迅文学作家班的青年作家,张爱玲决定教母亲姜淑梅认字。
老太太一边给女儿带孩子、照看生意、做家务,一边开始学认字,街上的牌匾、广告、说明书都成了她的教材。几个月以后她就能读一些幼儿故事了。
真正动笔,却已经是2012年6月底了。女儿把单位打印了一面的废纸拿回家,给姜淑梅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姜淑梅就开始写那些她时常对儿孙讲起的老故事,写她在兵荒马乱或者缺衣少食的时代经历的传奇和艰辛。老太太一开始拿起笔,总是哆哆嗦嗦握不住,练习了几天才“横平竖直”。
得知母亲写作的消息,平时不苟言笑的三儿子哈哈大笑。但是姜淑梅暗下决心学好写作。一段段昏黄的回忆变成了一篇篇精彩的故事。写到有关亲人的动情处,她入了神,对女儿张爱玲说:“我觉得你姥娘、姥爷和大舅、二舅,他们好像都还在,没觉得他们不在了。”
挑战写书“我写的都是真事”
“我一写就勾起来一个一个的老故事,写完我女儿说我写得好。然后她就把这些故事打电脑里了,有个我女儿认识的人让我们给《读库》投稿,我闺女投了 1万3000字,发表了,还给我寄来3000元稿费。然后图书公司看中这个书,要给我出。”姜淑梅说。
姜淑梅的作品最早于今年4月起刊于《读库》,并且很罕见地在半年内刊登了两期,另有部分文字陆续刊于《新青年》《北方文学》等。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文章面世后,好评如潮,赢得了很多“姜丝”,一些外地读者甚至前来慕名登门拜访,甚至有人自己朗读,用手机录下来,将其做成有声书,给母亲听。网友们评价“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草根小民亲笔书写得乱穷中国史”等。
今年10月,姜淑梅的第一部作品《乱时候,穷时候》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乱时候”指的是解放前战乱不断的时代发生的故事,“穷时候”则是建国后经济还没起飞时的一段时光。她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时代,展现了一段平民视角的历史。
“我写的都是真事”,姜淑梅强调。确实,书里有些故事在今天看起来多了一些离奇的色彩。著名作家王小妮为此书作序,她在序言中写道:“《乱时候,穷时候》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出版物。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对于姜淑梅来说,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在纸上,真是太高兴了。不过,在写“挨饿那两年”的时候,回忆起那段苦痛的饥荒日子,她写着写着就会心里难受,写了好几天就是写不下去。女儿劝她:“你写吧,写出来就放下了。”她继续提笔,用简单质朴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记录那些密封在心里的陈年旧事。
姜淑梅说,“我现在正在写第二本书,7万多字了。这些民间故事都是听来的,没有亲身体验。”张爱玲告诉记者,出版社已和母亲约了第二本书。谈及以后在写作上的打算,姜淑梅说:“只要活着,一年就要出一本书,爱好上了吧。”
新闻推荐
商报菏泽消息(记者李人杰)据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公布消息,菏泽市巨野县原副县长陈宜民,在担任巨野县田桥乡党委...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