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访“大棚村”

菏泽日报 2011-04-27 10:53 大字

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地横卧在大地上,明亮的塑料薄膜反射出刺眼的光。近日,记者来到巨野县大义镇吴集村的“大棚基地”,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惊。

记者随机走进一座大棚,顿感温度猛然高出许多。棚内满是西红柿叶子的清香,满棚绿油油的西红柿已挂满了果实,27岁的村民宋旭正在棚内忙活着。“往年这个时候,我还在外地打工。”宋旭说,“有那精力,伺弄个大棚绰绰有余。”

这个3亩大的蔬菜大棚,寄托着宋旭三口之家致富的希望。去年,宋旭拿出家里3万元积蓄,通过县信用联社“百千万致富工程”获得7万元贷款,建起了这个大棚,开始了种菜的尝试。事实上,这个425户人家的村子里,在去年下半年一下子建起260个大棚,每个棚的面积、构造和棚内种植的品种都是一样的。和宋旭一样,绝大多数村民都收到了“百千万工程”的资金扶持。

此前,吴集村村民除了在家种庄稼,就是外出务工,并没有其它副业。一下建起这么多的大棚,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奇迹的诞生和村党支部书记张来福有着直接关系。张来福是村里公认的能人,多年来,他在外地承包土地种庄稼,有了殷实的家底。长期从事农业经营的经验,让他体会到土地集约经营的好处,为此,他开始在村里号召搞统一的大棚蔬菜。于是,村里对土地重新进行了规划调整,使各户的土地集中在一起,并从寿光等地聘请了技术员进行指导,为村民服下了“定心丸”。

村里成立了巨野县口天福蔬菜种植合作社,安排专门人员跑销售,早早为蔬菜找到了买家。“我们已经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订了订单。”张来福说,“再过10天,我们的西红柿就要开始收获了,那时,会有专人来地里收购,我们连运输的成本都没有了。而且价格将高出市场价25%。”

价格高,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每个大棚种植的西红柿都是以色列、荷兰的优良品种,产品品质好;根据订单要求,吴集村提供的农产品必须达到无公害要求。为此,菜农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施用有机肥、生物农药,保证了产品质量。

“这茬西红柿下去,我们的大棚将休养一个月,7月份种植第二茬。那时,在棚上设置出气口,同时用纱窗遮挡,既可以防止害虫进入,又形成空气对流,使棚内温度低于外部。”张来福告诉记者,元旦时还将种植一茬豆角,一年下来,每个棚至少可以挣到七八万元。

村民王增华一家建了4个大棚,便雇了四五个人帮忙管理。如今,吴集村的菜农们每天往返于家和大棚之间,外出打工的人已经很少了。

标准化经营让吴集村人尝到了甜头。目前,合作社正申报“口天福”品牌,以期让吴集村的蔬菜拥有更高贵的“身份”。

眼下,吴集村的菜农们即将收获他们的第一桶金,建有5个大棚的张来福也更忙了。不久前,他刚刚接待了田庄镇马庄村的“考察团”,并安排人员去指导建棚。周边村的群众更是经常找他咨询一个问题:我们加入你们的“大军”,也能挣到钱么?

采访至中午,人们三三两两地从自家大棚里走出来,骑上自行车回家。张来福一边不断地跟大家打着招呼,一边跟记者说:“在寿光,菜农们都是开着轿车去大棚,几年后,那种情景或许能在我们村出现。”

记者丁厚勤 通讯员 徐巨转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视察

...

巨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巨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探访“大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