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选购美容仪慎跟“概念”走

安徽日报 2018-09-03 11:23 大字

本报记者 何珂

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近几年,售价不菲的家用美容仪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当下,家用美容仪在主流产品不断增长的同时,细分品类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补水到抗皱、瘦脸、祛黑头等各类功效的产品层出不穷。但在红火的市场现象背后,也有着入局门槛低、假货泛滥以及质量安全存隐患等问题,消费者在选购该类产品时应持谨慎态度,避免因盲目跟风掉入消费陷阱。

市场细分:产品功能一应俱全,行业发展速度较快

“去年,我花了988元买了一款具有基础功能的洁面美容仪,使用大半年时间之后,感觉不错。今年,我打算入手一款具有提拉紧致功能的美容仪,在不少社交平台上,都有‘网红\’的推荐,我想试试。 ”今年30多岁的合肥市民孔琳琳说。

孔琳琳告诉记者,去一次美容院就得花费好几百元,购买家用美容仪之后,在家自己就能护肤,不仅省钱,而且省时。和孔琳琳一样,如今,不少消费者青睐家用美容仪。

8月28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美容仪大致分为五种:利用电动马达达到高频振动效果的振动类、使用不同长短的波段光线疗愈肌肤的光学类、通过控制温度塑造线条的射频热能类、采用微电流技术紧致肌肤的电流类以及通过水蒸气渗透达到美容效果的熏蒸类。美容仪的功能从保湿、美白,到嫩肤、抗衰老、祛痘等一应俱全,价格也从一两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似乎总有一款适合你。

“熏蒸类产品属于美容仪中较为初级的领域,也是最早被消费者接纳的产品,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拥有一款蒸脸器。”对美容仪颇为爱好的安庆市民周莉告诉记者,“这两年,洁面类的美容仪也打开了市场,而嫩肤仪、活肤仪、瘦脸仪等产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在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上,有些热门的洁面仪款式甚至出现了断货的情况。 ”

根据新思界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8—2023年中国美容仪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13—2017年,中国美容仪行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增长较多,行业产能规模不断扩大。 2017年中国美容仪产能规模增长到20784万台。

美容仪市场井喷现象,在网购平台上的数据显示也颇为明显。天猫国际数据显示,2017年,进口美容仪在天猫国际的成交金额比2016年翻了三番。

概念纷繁:

夸大宣传不可信,盲目跟风不可取

8月29日,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上搜索关键词“美容仪”,该平台便出现了数千个有关产品,其中一款微晶吸黑头美容仪,售价128元,月销量达到了8万多笔。

该店铺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此款吸黑头美容仪,拥有国际互认安全监测、欧盟安全认证,是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企业生产,产品质量不仅有保障,而且有吸黑头的专业核心技术,能够通过精密计算设计的气缸制造恰到好处的气流,产生离心力,将黑头和皮肤分离,从而达到不伤皮肤去黑头。

记者发现,不管线上还是线下,不少美容仪产品都打出“高科技牌”,如使用“纳米技术”达到皮肤保湿、美容的目的;运用“离子技术”可通过离子导入和导出功能,加强皮肤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和残留物等。

“纳米”“声波”“胶原蛋白”“激发细胞活性”,各种充满“科技含量”的宣传标贴,更像一道道“营销咒语”,看似充满诱惑,消费者却听得似是而非。那么,美容仪产品,到底是一贴安慰剂,还是确有其效呢?

业内专家指出,市面上的医美机构参差不齐,让不少想尝试医美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医美机构的衍生和补充的家用美容仪,由于美容护理时间更短,更贴合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并且声称引入创新科技美容技术,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但家用美容仪器属于日常小家电,只能用作日常的保养护理,与医院使用的美容仪器相比,在效果上有区别。毕竟家用美容仪器宣传能解决各种肌肤深层问题,实际上其并不属于医疗器械,其宣传的各种美容效果无法考量。因此,面对某些商家宣称的“三天见效”“瞬间紧致”等效果,消费者还应保持理性态度,切勿盲目跟风,也要避免被夸大的宣传所迷惑。

门槛不高:

假冒产品迷人眼,顾客选购需谨慎

“美容仪产品最近很火,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不少人推荐。 ”聊起美容仪,六安市民金怀燕在感兴趣之余也有不少疑惑,“据我了解,品牌洁面仪至少需要三四百元,但朋友圈里有人卖出了三四十元的低价,产品看起来差不多,买的人也不少,不知道靠谱不靠谱。 ”

消费者对于智能科技的信赖以及购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企业和品牌也纷纷将目光移至美容仪这一领域,市场发展迅速。但过快的市场发展往往存在着诸多隐患,随着海淘、代购等方式的兴起,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没有经过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的假冒产品也得以流入国内市场,并在市面上横行。

某知名美容仪产品生产企业,就曾多次在官网指出“发现与企业产品外形极为相似的仿冒品,不仅仿制了产品外形,同时还高精度仿制了外包装、说明书及配件”,同时还表示,如果消费者使用了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很有可能因金属过敏对面部肌肤造成伤害。

据了解,对于美容仪行业,目前国内仍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针对美容仪的硬件,国内有普适性标准,如3C认证等。但是针对具体的技术与功能,则较为欠缺。一些具有多项“黑科技”的产品,售价高达数千元,而仿造者,则可能只需几十元即可假乱真。

在合肥市庐阳区一家商场内,售卖某品牌美容仪的专柜负责人告诉记者,假货乱象屡禁不止不仅会降低品牌形象、导致失去潜在市场,消费者也承担着低劣质量产品对健康带来的隐患,同时面临维权难的困境。因此,她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还应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知名品牌产品,它们一般具有更长时间的研发和创新经验,无论从使用效果还是安全方面考虑,都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

新闻推荐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一个多月以来,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税收“退”一步,企业“进”一步

本报记者夏海军“头天晚上3.32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一到账,第二天我们就把设备款汇给美国公司,困扰大半年购买设备资金不...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