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逛考点 聊高考 评作文

合肥晚报 2017-06-08 06:03 大字

[摘要]ZAKER合肥陪你度过高考首日,近20万网友在线看直播

高考首日,万众瞩目。合肥晚报ZAKER合肥全城连线各考点,第一时间送上高考视觉盛宴。高考首日直播不仅邀请了四代高考生做客演播厅讲述当年的高考故事,还邀请了三位嘉宾点评往年高考作文题、剖析今年高考作文题。截至发稿时,近20万网友在线分享了此次高考直播。

“秘籍竟是一支葡萄糖” 四代考生高考日忆当年事

对于来自金寨农村的喻德富来说,高考就是一次跳龙门的机会。由于村里多数同龄人外出打工的选择,喻德富格外珍惜读书的机会。在他的记忆中,高考远不像现在一般牵动人心。“父母都还在地里干活,考试多亏了老师领队。老师提前一天带我们看考场、找住宿、安排三餐,不仅如此,还贴心为每位学生准备葡萄糖水。考前一支,补充能量稳定心情。若不是他,我不可能这么顺利。”1997年的高考,让喻德富走出了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轨迹,并通过数年的专业学习成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骨科医生。如果说1997年的高考是喻德富一次崭新的人生选择,那1977年的高考则是退休教授曹为的人生拐点。“如果没有参加高考,我可能过着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活。”那一年,曹为还是一名知青,与哥哥一同生活在乡村。当朋友将恢复高考的消息带到他面前,曹为心动了。虽然复习面临困难重重,但他还是熬到了放榜,一份安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手。如今的大学新生年龄基本相近,而曹为那届学生格外复杂,“年龄最大的同学,家里都有五个孩子了。”

生活费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活质量。1988年参加高考的朱永梅来自城市,由于考点离家近,她享受了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送考。绿豆汤、电风扇和西瓜,是朱永梅的高考记忆。考上大学后,父母成为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家里寄点生活费,女孩子也花不了多少,够用。”相比之下,曹为的大学生活比较清苦。师范学校每月特有的补助,刚刚够他维持温饱,在外打工的哥哥每月还需给他邮寄五元钱补贴。“生活费有补助,这是我选择师范学校的原因之一。我记得很清楚,入校时每月7元,毕业时每月十四元。”1998届大学生王育琴的记忆里,高考经历格外艰难,那一年洪水泛滥。“初夏,蚊虫特别多,我家又是临江。”如今,王育琴在市区龙居社区工作,曾经筹备高考的认真劲全放到了周边群众的生活上。2008年的高考,和今年的情况相差无几,当时十八岁的马姝是坐公交车去考场的。“妈妈送,妈妈在考场外等,然后接着送接着等。我高考那年已经有了爱心送考车,不少同学选择了爱心送考车。”

“透过现象看本质” 老师做客点评作文题

语文是头炮,作文是关键,高考作文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为了更贴近主题,高考首日直播特意邀请了三位嘉宾点评高考作文题,三位嘉宾分别是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曹为、庐阳中学语文教师夏春红以及合肥晚报资深编辑刘睿。无论是自主命题还是全国通卷,三位嘉宾在高考作文写作上保持一致观点: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摸透命题的真实意义。

作为一线教师,夏春红列举了往年高考作文题目,反复强调要读懂命题的涵义。“提着春光看妈妈,乍一看这是很抽象的题目,但实际只要加上几个字就能读懂,提着一篮春光去看妈妈,这是很典型的感恩。”作为文学教授,曹为认为,高考作文要想拿高分,首先要懂得题目的象征意义。“还是以提着春光看妈妈为例,如果不懂得引申,那写出来的作文立意就比较浅。虽然不至于跑题,但鲜有高分。”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刘睿指出除了考察考生的文字功底外,还考察考生的知识储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决定了考生一定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改卷老师看一眼,基本就能判断该考生的能力。”针对如何提高作文质量,三位嘉宾给出三条建议:多看书,多读报,关心时事和社会热点。

□周先荣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乐天茵子

新闻推荐

习友小学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

5月31日上午,合肥市习友小学第九届艺术节暨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拉开帷幕。全体师生和部分家长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班同学各展才能,精彩节目不断涌现。...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