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金融引擎强力支撑实体经济

合肥日报 2017-06-02 04:20 大字

新闻摘要

金融业的稳定高效和创新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经济安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起到“稳压器”的作用。合肥市金融业发挥金融引擎作用,持续金融创新,将金融的“肥水”源源不断引入实体经济的“希望田野”。五年来,合肥市金融业发展日新月异,多个总量指标实现翻番,结构性指标不断优化,为全市经济大发展提供强力金融支持。

业态百舸争流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离不开地方金融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

5类13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集聚合肥,种类齐全程度位于全国省会城市领先行列。2016年末,在肥落地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已达10家。另外,浙商银行已获批筹建合肥分行,恒丰银行在肥设立工作业已启动。农商行、村镇银行实现合肥地区四县一市全覆盖,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100%。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入驻机构增至17家。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去年以来,合肥市还重点推动全市传统金融业态与新型金融业态、核心区域金融布局与普惠金融体系协调发展。2016年平安银行、华融消费金融、吉祥人寿、人寿养老等大型机构先后落户合肥,全省首家民营银行——安徽新安银行已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建阶段。合肥市还将金融支持小微、普惠金融发展指标纳入机构考核奖励。目前在肥各类科技、文化、小微支行超过100家。与此同时,合肥市还着力发挥金融资源集聚效应,打造了兴泰金融控股、正奇金融、新力金融等一批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综合性金融与类金融平台,年融资服务规模均超百亿。

综合实力实现倍增

金融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介绍,五年来,合肥市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余额、直接融资、保险收入、金融业带动就业能力等多个总量指标均实现翻番。去年,合肥市科学构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地方金融支持体系,拓展融资渠道,有效做大金融总量,为全市经济迈向中高端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全市主要金融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省首位度不断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实现“十三五”金融发展良好开局。

据统计,2016年,合肥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68.4亿元,同比增长17.6%,占GDP比重7.5%,占全省32.4%,支柱地位日益强化;实现金融业税收124.6亿元,财政贡献度达11.2%;实现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956.6亿元,占全省47.1%;全市各类金融营业机构及分支机构近2000个,从业人员接近10万人,区域性金融中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构建“金融+资本”创新体系

围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和创业创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合肥市构建起覆盖在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和资本支撑体系。

合肥市先后完善出台“1+3+5”产业政策、创新转型升级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奖补资金,分别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各类财政金融创新产品等支持产业发展。搭建市级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合肥科技金融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不断探索优化科技创新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机制。此外,市级天使投资基金自2014年成立至今,规模已达3.09亿元,累计支持58个项目共计2.58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多人,有力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政银担合作也为企业做大做强助一臂之力。不仅如此,合肥市还通过引资引智并重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方面,着力打造资本市场合肥板块,畅通登陆资本市场绿色通道,市级直接融资后备企业信息库已储备上市梯队企业资源超过1000家。另一方面,着力建设基金丛林引动产业布局,出台激励股权投资机构在肥落户展业的政策,推动建设“功能完备、结构多元、聚焦产业、服务双创”的市县两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目前市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已完成22支子基金设立,放大倍数近6倍,带动形成500亿元规模的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集群。

·张浩 记者 方娟·  

新闻推荐

秸博会合肥馆将有12家单位参展

本报讯6月5日至6日,中国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下文简称“秸博会”)将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届时,合肥馆将有12家企业和机构参展。据介绍,合肥馆参展的12家企业和机构中,秸秆基料化利用企...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