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民生文化 打造文化民生 罗城文化惠民工程“提挡加速” 在全国率先进行乡镇文化站管理新机制的探索
图为群众在东门镇综合文化站排练当地富有民族特色的彩调节目。 记者 权晟 摄
本报讯 (记者 权晟 通讯员 周子琳 吴海林) 4月19日上午,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综合文化站的排练室里,东门镇凤凰社区几名群众正一边看着电教设备播放的彩调剧,一边进行文艺节目的排练。
文化站提供的二胡的弓不够长,能不能换一把长些的弓,再买些松香,这样二胡的音色才好;液晶电视遥控器的电池没电了,需要及时更换……排练间隙,看到正在走廊扫地的文化站负责人,几名群众开始上前反映问题。文化站负责人一一做好记录,当即表示会立即着手落实。
“设备越来越多,为老百姓的服务也越来越周到了。”退休干部于万青说,唱山歌、演彩调,是当地百姓最喜欢的文化活动,现在文化站不仅有图书电脑,还有二胡、阮咸琵琶、琴等乐器,大家平时都喜欢聚到文化站排练彩调节目。“排练再也不用担心日晒雨淋了。”凤凰社区群众殷桂枝说,文化站对群众免费开放,已经是大家排练文艺节目的固定场所了。
“要给群众办理规范的借阅证,村一级要有专职文化管理员,要开展农业、科技、卫生、法律、文化等领域的培训……”在文化站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份《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12年乡镇文化工作绩效考评方案》,文化站负责人在方案上圈圈点点,写满了工作计划。文化站正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即将开展的工作。
2011年5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乡镇文化站规范管理”列入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经过近1年的创建工作,文化惠民工程“提挡加速”,全县11个乡镇目前全部建成了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文化站,配备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并且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硬件”趋于完善。
文化站免费开放了,设施逐步完善了,但是下拨资金如何及时到位、乡镇文化站人才缺乏、开放时间与群众需求有矛盾等难题,亟待解决。为此,罗城县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国率先进行适合自身实际的乡镇文化站管理新机制,规定乡镇文化站必须有阵地、有队伍、有经费、有书报、有设备、有制度、有活动、有培训、有档案、有特色的“十有”要求,并逐项进行细化分解,规定落实时间,进行过硬的工作绩效考评,培育民生文化,打造文化民生,让群众真正享受服务。
目前,为抢抓这一加快罗城文化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各乡镇的项目创建工作正有效加快推进,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继续壮大文化队伍,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评估体系,加快档案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
罗城计划通过2年的创建工作,建立乡镇文化站场馆软硬件皆优、功能齐全、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广大农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力争2012年底前通过国家验收,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称号,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新闻推荐
罗城讯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创新计生宣传模式,拓展宣传内容,把人口文化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融为一体,通过打造“八个一百”计生宣传新模式,大力弘...
罗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