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造产业 增绿增收入 罗城打造助农增收“绿色银行”
本报讯
(记者
权晟
通讯员
周子琳)
3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已是漫山新绿满眼春。在乔善乡古金村地友屯,林农潘敦和刚刚卖出了1200立方米的杉木。“木头直接运到县城的木材加工厂,每立方米能卖900多元。”潘敦和说,眼下他种植多年的3000亩林木枝繁叶茂,长势正旺,“只要雨季一过,又可以继续采木。”
在罗城县城东工业园的锦隆木业有限公司厂区内,堆满了从当地林农那里收购来的杉木、松木、速生桉等木材。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对加工好的产品进行打包。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根根木头,经过厂房的机械加工,变成了一块块指接板。“这些指接板,上漆后,可做成橱柜、衣柜、餐桌等高档家具。”企业负责人介绍,为了加工出更高端的耐磨、耐划、耐酸碱、耐烫、耐污染的双饰面板,企业已投资300多万元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技改将于年内完成,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可稳增20%。”企业负责人说。
“造林还要造产业,才能在增绿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县委书记黄平权在基层调研时中指出,罗城将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地建设为手段、精深加工为带动、多主体共同发展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据统计,罗城现有森林102245.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40.6万立方米,是河池市重点商品林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罗城的年森林采伐限额为蓄积量36.5万立方米,出材量25.6万立方米,木材产量位居河池第二。
拥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如何让广大林农增收致富?县委、县政府围绕“林业强县、兴林富民”,借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将发展林地经济作为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服务“三农”的中心工作来抓,积极引导林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优”方向发展,调结构,优产业,发展人造板、细工木板,提高附加值,“努力把罗城打造成为广西林产品深加工基地,实现由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的转变。”县长银邦克说。
为此,罗城制定了《森林资源优势及木材深加工发展规划》,提出继续做强做大锦隆、玉麒等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确保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不断向“精、深、优”方向发展,不断扩大细木工板、指接板、三聚氰胺板等产品的生产规模。
同时,吸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木材加工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采取定向培育的模式,合理规划,分区域营造人造板、造纸、家具、木材深加工等原料基地,以适应不同的用材种类;因地制宜,营造适宜本地土生长的优质树种,丰富森林资源,提高林木质量档次,为林产工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人工林基地建设项目纳入世界银行贷款的范畴,为民营企业建设林地提供贷款和担保条件,并给予财政贴息;利用补助资金进行优良种苗补助、营林、保护设施设备、基地建设信息测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推广等。
罗城计划在未来5年,不断增加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数量,提高旋切单板、建筑模板、家具模板的生产规模,每年完成深加工桉树原木10至12万立方米,确保县内每年采伐的速生桉全部在县内企业加工增值。同时,提供超过1000个劳动就业岗位,按目前深加工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收入2500元计算,每年能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增加地方税收500万元。
新闻推荐
罗城讯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依托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推进农业增量提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nb...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