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的魅力 —阅读《汉中巴山礼仪词》

汉中日报 2018-10-09 10:03 大字

张正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脉通地气,血连祖根,神依山水,魂附民生,具有更本色、更本真的品质。

我国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列为重点文化工程。这对于遭遇过文化劫难的中华民族是莫大的福祉。这是一次回归,也是一次拓展。回归复活了乡土文化记亿,让我们发现曾经被横扫的民间文化是多么宝贵。拓展激活了乡土文化功能,为我们当下文化建设与创造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原初动力。

汉中地处南北文化过渡地带。历史上民族融合尤其是民清两代大型移民活动,更为汉中播撒了南北兼具的文化因子。苍茫秦巴中,蜿蜒汉水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射独特的地域之光。据我所知,经过文化工作者十多年的努力,汉中已成功中报6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9个省级非遗保护项日;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达到70个。许多项目已经凝结为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或其它形态的文献。即将以纸质形态出版的《汉中巴山礼仪词》,就是非遗发掘、保护、研究的最新成果。

阅读《汉中巴山礼仪词》,生发许多感触。

就好像亲历了一次山水民俗的薰染。在弯出韵味的山道上,在绿出诗意的竹林边,在飘出人情的炊烟里,在撩起乡思的火塘旁,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吹鼓手们、执客司们、端公舞者和说春词者的身影,听到了千年万年大巴山的清唱与回声。

山水有仙,万物有灵。在朴素的生存需求、心灵追求、精神渴求原初动力驱使下,乡土人群崇拜山水,珍惜万物;山神水神树神药神,天上飞的地下跑的精灵,环绕着他们,护佑着他们,与他们共生共谐共存。山水万物是他们的伙伴是他们的老师,他们从中接受启蒙,领受教诲,辨识善恶,感知生命,累积锤炼出了自己的语话系统、礼位形式、文化样态。

知客司、吹鼓手、端公、说春人,是乡土特殊人群,他们是乡土知识分子,乡士艺术家,乡土语言大师,乡土话语系统、礼仪形式、文化样态的创造者、实践者、传递者。其中知客司和端公最值得探究。端公以舞行巫,过程中消解了自我,化作各路神仙驱魔禳灾,加之上刀山下火海之类的异术,呼神唤鬼念念有调的怪像,使整个过程蒙上了富有刺激性的神秘色彩。关于知客司,《汉中巴山礼仪词》一书的领衔学者周英先生对其有入情入理饶有趣味的分析探讨。知客司就是乡士礼仪主持人,与当下动辄成为公众人物的主持人不同,他们的主持词来自世代传承或即兴创作。知客司也是主家的代言人,以主家的身份说话行事。

知客司的话语系统灵动新鲜,包罗万象,大多是四言八句的韵文文体,有律有辙有节有奏,听来有珠玉落盘的美妙。礼仪说词中融入了大量谐语俗语,间杂古语成语,诙谐幽默,雅俗成趣,横岭侧峰,连珠妙语;时有精彩包袱抖出,逗得草长花开,满堂哗然。

这些乡土知识分子还扮演一个重要的文化角色,就是把庙堂话语转换为乡土话语。知客司的礼仪说词中,就有许多儒释道的大哲大理穿插其中。为什么在最偏远的山乡,在未读书不识字的人群中,我们也能发现四书五经的影响力?就是因为有戏曲的高台教化,有知客司们的礼仪说词这类民间文化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书首章《礼仪词概述》是由群众文化理论学者周英先生撰写。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学术论文。他把繁富的巴山礼仪文化梳理得条分缕细,学术话语精确有力。有了这个概述,这部以汇集民间文化资源为主的书籍,就超越了原有目标,有了沉甸甸的学术重量。概述也是一个导读,是一个亲切可靠的向导,带领我们踏上巴山民俗之路,去领略那里的千年乡风,赶一次婚礼,酣畅淋漓地痛饮一场巴山酒。

在阅读过程中,再一次与老朋友刘光朗先生相遇。他一生唱了那么多的歌,写了那么多的歌,收集整理了那么多的歌,如今年过八旬,依然健步在巴山峰峦,健步在民间文化的峰峦,真让人肃然起敬。

新闻推荐

一江两岸真美汉中 置业择居选智慧城 智慧城摇滚音乐节来袭 助燃汉中置业狂潮

金秋十月,凉风送爽,汉中继十一黄金周迎来返乡潮之后,楼市也被蜂拥而至的置业热情点燃。智慧城,以其傲人的地段、成熟的配套、...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