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抵押身份证赊购农机 记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何可旭

贵港日报 2019-08-10 16:25 大字

本报记者张日芳

近日,覃塘区团委副书记何可旭又收到一农机店韦店主的微信信息:何书记,夏粮入库存,我又想起你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而押身份证给我的事情。现在还在村里吗?

微信对话中,韦店主还向何可旭敬献两朵红花。

韦店主所说的村,是覃塘区山北乡保和村。2016年3月至去年4月,何可旭挂任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何可旭在微信上告诉韦店主,他已结束在保和村的挂任,但他永远不会忘记韦店主的“宽限”。

宽限?原来,2016年夏,保和村集体经济账上只有1000多元钱,而上级的要求是至2017年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达到2万元。何可旭想动员群众流转土地搞点集约化种养。但他带村干部和群众去周边参观小龙虾、百香果基地后,群众都不为所动。一问,原来,几年前已有外地老板到该村流转土地种菜,但村民部分地租还没收全,项目就停了。

有此事闹心,群众多少还有顾虑。在流转土地之事暂不能实施的情况下,必须另图良谋。一天下午,何可旭望着村委前一片金色的稻田寻思。正是这片稻田,使他眼前一亮:能不能购回收割机,让群众用农机收割?

何可旭通过走访种植大户,和村干部商量后确定这是一条出路。但当时覃塘区政府支持每个贫困村5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的经费暂时没到位,他便去农机店说押下自己的身份证赊购农机。韦店主经商多年,但遇到这样的事是头一回,有点犹豫。何可旭又请山北乡农机站站长去担保,并签下承诺书:一月后如经费还没到位,由何可旭结账。就这样,他赊走了近18万元的农机。农机回到村委后,本村和周边村的种植大户及群众都来租用。但他“违约”了,足足三个月后,保和村才去还了农机款。期间,他一次次发信息给韦店主请求宽限。

“青年干部要释放出青年的活力,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功课。”何可旭说,他去押下身份证,几个月没有外出,也不想外出,就和群众在一起。当年,保和村集体经济超两万元,成功“脱帽”。

何可旭创出的“党组织+农机+种植大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覃塘区多个乡镇得到复制和推广。“共享红利、服务惠民”是他驻村后成功的“一课”。

驻村工作期间,何可旭积极跑项目,修道路,建场馆,打造村党群服务中心,突破群众思想瓶颈,成功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规范基层组织党内“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主持保和村团支部换届工作,成为全市村级团支部换届试点。何可旭先后被评为覃塘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西优秀团干部、广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优秀工作队员。

在团的工作岗位上,何可旭有序推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改革工作,与教育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改革,及时配齐配强学校团队干部,团队工作得到明显增强。此外,他力抓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三年来,何可旭带领青年志愿者深入开展关爱困难儿童等活动70多场次,服务群众2000多人次,把爱心洒向社会。

去年5月,何可旭回到团的岗位,积极开展服务青年工作,组织开展多场创业创新沙龙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激发青年创业创新。2018年,覃塘区3名青年被评为全市创业创新先进个人,何可旭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新闻推荐

父子“跑马”竞风流

本报记者陈榕玲通讯员梁家俊在1月13日举行的“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贵港平南站)、6月15日举行的20...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