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翠冠满枝香街子

广安日报 2016-06-05 21:03 大字

翠冠梨全都套袋。

□武胜记者站 文伟 本报记者 胡佐斌 文/图

这里的梨树成片,但不是业主种植,也没有项目补助,而是家家户户自种,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这里的梨又脆又甜又化渣,即便满口无牙的八旬老太也能慢慢咽下,故每年成熟季,都是果商们的抢手货,种植农户几乎不出门,几天时间就能把树上的梨全部销完。

这里的梨,就是武胜县街子镇的翠冠梨,由于品种特优,农户自发跟进,目前全镇实有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5月12日,“两江行”采访组走进街子镇,记者与种植农户面对面,分享他们的喜悦。

政府打造核心示范片

最早种植翠冠梨的是甘霖村6组,这里也是街子镇党委政府为大力发展翠冠梨产业而引导打造的核心示范片。

6组村民、今年63岁的高正云回忆,地里栽苗是2008年,栽苗前,村上召开了几次动员会,最终,家里有人的都把地里栽上了,家里没人的,若能联系得上,也都栽了苗。梨苗是从苍溪引进的,苗款3.5元/株,但全由镇政府垫支。同时,镇政府还把苍溪的技术员安住在镇上达三年之久,技术员隔三岔五就要到村上来指导,村上也及时挂牌成立了翠冠梨种植专业合作社。

高正云家共有3亩多地,除极少量的自留地种点小菜外,原来的田和土都变作了梨园,总共栽苗1000多株,第二年几乎全部成活,而且还开始挂了少量果子。在第三个年头,地里的翠冠梨便正式上市了。

在6组,几乎家家户户的村民都和高正云一样,把地里能栽上梨苗的都栽上了,占地100余亩的翠冠梨核心示范片也就形成了。

在这核心示范片里,记者仍发现里面夹杂着少量玉米地,高正云说:“有的是全家外出很多年了,一直联系不上,我们不方便把梨苗栽在他家地里,只是在他家地里栽点短打作物。”

梨甜价高不愁销

2010年7月中旬左右,翠冠梨正式上市,比常规品种的梨要早1个月左右。

品种好不好,最终都得拿到市场上去检验。当年,由于没有买主上门,农户只能自己想办法销,于是,高正云便开始在街子场镇、武胜县城开始背篓交易。由于比常规品种上市早,曾一度有人怀疑这种梨是从冻库里拿出来的,卖的是去年的货,但一旦品尝之后,就有些爱不释手了,往往一买就是5斤以上,一背篓的梨子很快一销而空。而当时,高正云给出的价格也不低,3.5元/斤。

由于家家户户都是像高正云这样去卖,一时间,街子镇翠冠梨的名声在武胜县传开了,只要这种梨一进市场,很快就被买梨的人给围住了。“翠冠梨确实好吃,吃起来很脆,也很甜,还很化渣,就是那些没得牙的80多岁的老太婆,一片一片地放进嘴里,她也能慢慢地嚼下去。”高正云说。

第四个年头,高正云和村民们再不用上街或进城卖梨了,要么就是水果商上门来大量地收,要么就是一些城里人自驾车来,带着一家子人,自己在地里采摘。相对来讲,村民们更喜欢城里人自己来采摘,“一是我们自己也节省了劳力,只管称秤收钱就行。二是价格也高些,有了他们,水果商想压价也难。有的一家子,来这里纯粹是当娱乐了,中午还在农户家里订餐。”

此后每年翠冠梨成熟时节,村民们都是在家门口就把梨卖光了。高正云告诉记者,去年最低价是5元/斤,高的时候卖到7元/斤,他家去年总共卖了两万多元,“而且,我们老两口在家也不累,梨树管理的活并不多,除了套袋和采摘,其他活都很少。平时接送孙孙读书,老两口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过,一年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够意思了。”

“现在根本就不够卖,我们这一片,包括挨着的九湾村,种的翠冠梨几天就卖完了。”6组村民、今年73岁的李德明老人说,他家也种了3亩翠冠梨,去年卖了2.3万元,“比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媳妇还要强,而且还很自由,不受人管。”

李德明透露,挨着6组的1、3、5组的村民,见6组种梨卖到钱了,便纷纷跟了上来,而相邻的九湾村也跟着大面积栽种,这几年都在卖钱了。

陪同采访的镇干部唐君勇介绍,目前,除甘霖村外,九湾、王家庵、字库等村也相继发展了起来,除甘霖村6组的核心示范片是政府补贴苗款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发种植起来的,“粗略估计,现在全镇翠冠梨实有种植面积少说也有1000亩,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新闻推荐

扬尘漫天垃圾满地

枣山园区广安市看守所旁一工地扬尘十分严重。武胜县白坪乡民安街附近小巷垃圾成堆。6月14日,本报暗访组暗访时发现,枣山园区广安市看守所附近一工地在施工时未采取任何降尘措施,车辆经过,灰尘漫天,严...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翠冠满枝香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