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近日记者来到有着沼气村之称的太和县郭庙乡张相新村采

阜阳日报 2014-05-23 10:1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邓翔 通讯员 薛建邦

近日,记者来到有着“沼气村”之称的太和县郭庙乡张相新村采访。一走进新村,眼前便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一排排楼房整齐划一,三纵三横的水泥村路互相贯通,穿村而过的小河里荷叶田田……

在村干部张纯建家里,记者看到,干净的厨房和卫生间都与地下沼气池紧紧相连,院内的棚子里停放着一辆黄色的沼气服务车。“这是县里专门配发的沼气服务车,由我负责村里沼渣和沼液的抽取。”张纯建告诉记者,张相新村建成于2008年,在新村规划时就制定了“沼气随着房屋走”的方案,对所有民居进行统一设计、统一采料、统一施工,家家户户建有沼气池。当时,设计方案还得到了县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建造厕所、购买灶具等,上级都给予补贴。现如今,该村家家户户都在使用沼气,不仅节约了能源,还使困扰当地的秸秆禁烧难题迎刃而解。

“我们村每年小麦种植面积都在400亩以上,过去由于没有很好的处理措施,秸秆只能到处堆放,很多还被就地焚烧,既不安全又影响环境。自从建了沼气池,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张纯建边说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沼气池一次可投放2000公斤秸秆,一年投放四次,就可消化秸秆8000公斤左右,相当于一二十亩地所产的秸秆,全村共有近百户居民、近百个沼气池每年需要消耗一两千亩地所产的秸秆,“因此,在俺们村,秸秆根本就不够用。”

随着午收的临近,张相新村干部正积极组织村民做好秸秆收储工作。“在别人眼里的废物,到了我们这里都是宝。”张纯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午收期间,他们将安排专人收储小麦秸秆。当前,村干部正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争取多分几台打捆机,多收些秸秆。

新闻推荐

有困难 村里要帮咱收麦

本报记者 关加加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