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宋玉洁通讯员郭宇小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

阜阳日报 2014-04-16 10:20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郭宇)小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要想把病人留在基层,首先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太和县通过做大医疗资源,大力发展现有医疗机构的诊治技术,吸引了全县100多万名参合农民中的九成在县内看病就医,提前实现“2015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至90%左右”的目标。

“老百姓愿意在县内看病,首先得益于我县综合性大医院发展较为迅速。”太和县卫生局办公室副主任路振坦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区域性的医疗服务中心,大医院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方面具有优势,能有效诊治乡镇医生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病症。目前,太和县中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太和县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在阜阳市医疗资源三年提升计划中,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综合楼、太和县医院内科病房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太和县精神病医院康复大楼二期工程正在建设。

“要不是县医院的大夫医术高,我就凶多吉少了。”在太和县医院,该县马集乡岗北村农民李目得告诉记者,不久前,因急性心肌梗塞发作,他大汗淋漓、胸闷气短、心像往下坠一般,儿子将其送到太和县医院,医生们紧急抢救,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李目得入住的心内科是市级特色专科,也是全市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科室,已成功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检查治疗2000余例。”太和县医院副院长孙廷强告诉记者,目前,太和县医院拥有43个病区,32个学科,普外科、神经外科为省级重点培养学科,有利于培育一批专业医疗队伍。而在硬件设施方面,院里引进的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德国产蛇牌腹腔镜等一批精尖设备,为拓宽诊疗领域,提高诊疗水平创造了可靠的科技平台。

一方面依托科技兴院,一方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近年来,太和县医院、中医院等把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铸造学科实力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途径,采取优待政策,引进高学历和高级职称的医生,形成人才梯队,使一批符合战略性新型医院发展导向的领军型人才及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医院名医效应开始显现,前往就医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同时,把知名专家引进来、将专业骨干送出去,畅通院际交流渠道,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诊断水平,以服务病患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去年年底,太和县医院成为全省首家通过省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的县级医院;太和县中医院中医特色突出,是全省首家县级三甲中医院,3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年门诊量60万人次,住院病人5万人次,非药物治疗30万人次。

“相较于异地就医,留在本地看病不仅减少了病患及家人东奔西走的路费、食宿等开销,切实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对促进本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路振坦表示,下一步,太和县将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通过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法人治理体制、药品采购机制和运行补偿机制等,构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让更多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新闻推荐

六旬老农学书画

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