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常态”走向“长效”

安徽日报 2015-07-02 16:51 大字

作风建设如何抓得久、求长效?临泉县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实施改进作风九项制度,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

■ 本报记者 黄永礼

本报通讯员 孙 杰

“我的养羊梦终于实现了,多谢县里来的干部帮了大忙。 ”6月23日,正在院子里喂羊的临泉县陈集镇南杨庄村村民陶玲高兴地说。陶玲是位特困户,一直有心发展养殖业摆脱贫困,却因缺少资金而犯难。今年初,临泉县委党校负责人在走访中了解到陶玲等4户特困户的困难后,决定每年为每户资助2000元养羊资金。

“现在,每个县直单位至少结对一个村(居),每月进行一次民情交流,帮扶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临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峰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临泉县着眼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干部住户走访制度、县级领导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网络办理群众诉求制度等九项制度,把严和实的作风一以贯之,有效化解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阵风”式的改作风,群众最为不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防止联系服务群众 “三分钟热度”,临泉县的九项制度中,多项制度为干部联系群众、走访群众、进村住户划出了“硬杠”,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县级领导每年要到各自联系乡镇进村住户不少于6天,走访群众不少于30户;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定期驻村召开民情恳谈会,吃住在群众家每年不少于12天……”联系服务群众情况,需记入民情日记里,以供查验。今年第一季度,临泉县通过开展结对联系,共筹集资金、物品1180万余元,解决困扰群众发展的难题889件,真正让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走下去,解民忧,还要搭建更畅通的渠道,让民意及时传上来。“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 ”刘峰介绍,九项制度中规定,县直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要关注网络、论坛及部门信箱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第一时间回应。临泉县创办了“网络问政”服务平台,不仅为群众搭建了一个“有地方说话、说话管用”的地方,还进一步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铁规发力、禁令生威,才能使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临泉县完善和严格执行工作、考勤、请销假及考核制度,着力治理乡镇干部走读等现象,亮剑损害群众利益等不良行为,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今年以来,临泉县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了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专项行动,一季度共立案44件,给予43人党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4人。同时,大力提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精神,让“马上就办”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成为自觉。

临泉县政务服务中心对入驻的46家单位78个窗口373项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进行流程再造、并联审批、全程代理和标准化建设,共减少办理环节416个,取消申报材料373件,压缩办结时限3178个工作日,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

新闻推荐

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开馆

本报讯(通讯员 张浩 记者 安耀武)近日,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在临泉县韦寨镇正式开馆。为再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恢弘气势和光辉历史,2013年6月,临泉县在韦寨镇投资兴建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