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间演出赶场人

阜阳日报 2014-05-12 21:11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牛真子 通讯员 李一海/文 本报通讯员 刘子奎/摄

   肘阁抬阁第五代传人刘文昌在演出现场敲起大锣鼓。

5月1日清晨5点钟,天刚蒙蒙亮,临泉县杨桥集的大街还在沉睡之中。肘阁抬阁第五代传人刘文昌的家刚好临街,那里有不少人进进出出,似乎在忙着什么。一打听,原来刘文昌接了两单“生意”,当天上午,他要带着肘阁抬阁队员前往邻近的邢塘镇,为两场农家婚礼表演助兴。

准备:凌晨4点起床化妆

走进刘文昌的家,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内,挤满了等待化妆的孩子,他们大多是4至5岁的儿童。化妆师拿着油粉,熟练地为孩子们扑粉、描眉、描唇……“她不到4点就醒了,一个劲儿问我天亮没天亮没?也不困,兴奋得很哩!”虽然起得很早,但4岁的小田田脸上没有一丝困意,“从2岁就开始上肘阁了。只要不上课,她就会过来跟着去表演,小孩子喜欢玩嘛!”小田田的外婆对记者说。

不到一个小时,7个小孩全部化好了妆。这时,联系好的小客车也开了过来,刘文昌开始往车上装演出道具。“今天,邢塘镇有两家结婚的请我们过去。所以,我们也要分成两拨人走,刚才已经走一拨了。”刘文昌告诉记者,为了这两场婚礼,他凌晨2点多就起床了,忙着准备道具;到了4点,又一个个打电话去问参加演出的大人和孩子有没有起床,好赶紧过来化妆。聊天过程中,记者看到刘文昌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他说,“两家婚礼,时间紧,都要操心,也就特别忙,忙着忙着天就亮了。”

经过约40分钟的车程,小客车停在了临泉县邢塘镇大李庄新郎的家门口。刘文昌和他的队员们陆续下车,将道具搬到院子里,开始为正式演出做准备。表演前,要先将参加表演的孩子给固定好。而固定孩子的道具基本上是一根上下通直的钢管,钢管上装有座椅和两个用于脚踩的踏板,可根据孩子个头高矮自由调整;然后,用一条长长的宽布带子将孩子的腰部、腿部牢牢捆绑在钢管上,确保安全。穿上戏服后,一个个小孩子就化身为齐天大圣、穆桂英、嫦娥、哪吒了。

表演:顶着80斤重量衣服湿透

早上7点左右,鞭炮响了起来。刘文昌拉出了大鼓,小孩子一个个上了肘阁,大人们开始随着鼓点呈S形来回走动,要保持重心稳定,避免跌倒,确保头顶上的孩子安全;同时,孩子们也随着节奏扭动起来。接着,刘文昌在前面敲着鼓点,率领着自己的队伍从男方家出发去迎亲。然而,这一路并不好走,老艺人头上顶着的小孩加上道具就有80斤左右的重量,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淌,每走一段路,都要将孩子放下来,喘口气。每到一处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他们就继续按照S形走着舞步。就这样走走停停,迎亲的过程用去了1个小时。所到之处,都会引来群众的围观和议论。“那小孩是真的吗?”“这是娶媳妇儿的吧?要比请街上的军乐团热闹多了!”接了新娘,再选择另一条路返回,边走边表演,直到新郎的家门口,表演才算结束,来来回回,用了近两个小时。卸下道具,脱下戏服,老艺人杜士良直喊着“热”,赶紧端着碗往肚子里灌水喝。“今个这气温该有二十七八度吧,可把人热死了,这身上、衣服上都是汗,都湿透了。”

  回报:只为给大家伙儿带来欢乐

在主人家吃过饭,已经是中午11点,大家收拾好东西坐上了车往回赶,一路上都显得有些疲惫。回到刘文昌的家中,大家坐在一起开始算这一天的开销和收入。“一般情况下,一次演出能给2000多块钱,除去租车的300多块钱还有给每个小孩的20块钱,一个大人也只能拿六七十块钱。”刘文昌告诉记者。

除了刘文昌外,其他的队员在外都有活儿干,他们并不指望能从表演中挣多少钱。今年54岁的老艺人李全彬在屋里坐下来,一边慢悠悠地吸着烟,一边喝着茶。他说,“俺平时在外面做做活,收入也不少;这一个月也顶多摊上两三场表演,咱不指望靠这表演挣钱。都表演十几年了,图的不过是和大家伙儿一起玩玩,开开心!”

新闻推荐

山羊集团 储备秸秆加工忙

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通讯员 韦学书/摄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乡间演出赶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