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争秋夺麦”:传统生产习俗挺“讲究”

黄河口晚刊 2014-10-31 12:18 大字
垦利县地处黄河入海口,境内群众生产一向以农业为主,同时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群众的生产风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孤岛土地多,划拉上种子情捞摸”说的是耕地分散,耕作方式的粗放。“争秋多麦”、“三秋不如一麦忙”说的是农忙时节的忙碌。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有些生产风俗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今天,本报带您回忆那些农业上的“讲究”。

垦利县城以西农民惯于深耕细作,养猪攒肥,喂牛、驴耕田、运输。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地瓜、小杂粮、棉花及瓜果蔬菜等。种植习惯套陇间作,如高粱地里带豆角、棉花地里带芝麻等。县城以东农民,主要靠开垦淤荒地生活。因土地广阔,村庄稀、人口密度小、耕地分散,不便施农家肥、耕作粗放。垦荒者搭建临时屋子或窝棚居住,俗称“种洼地”、“爬洼的。”

一年四季,以夏秋两季最忙。民间有“争秋夺麦”“三秋不如一麦忙”之说。期间,素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小媳妇也都参加农忙,晒场、打场、做饭送饭,忙个不停。农闲主要有两个时节:一是夏锄后,雨季来临,曰“挂锄钩,歇伏”。其实多数农家趁此割条子编筐、篓和篮子,割茅草打“拍盖子”(锅盖)、编蓑衣等。二是收完大秋,种上小麦之后进入冬闲。勤快人家,女人在家经文纬武、织布、做鞋、做袜;男人外出拾草、拾粪,有条件的外出打工、做小买卖,挣点零花钱以备来年种地费用。

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传统的农业生产习俗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收入可观。同时,进城经商、打工、搞副业生产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虽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传统习俗的烙印仍旧留在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记者 李长莲) 

新闻推荐

府前大街跨东二路水系桥预计11月底竣工通车目前已完成造价的85%

本报讯10月30日,记者在府前大街与东二路交叉口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施工现场紧张施工。据了解,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造价的85%,预计11月底能全部通车,合同工期2014年12月31日。府前大街跨东二路水系桥改...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