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7年坚守,只为那片林,7年坚守,只为那片林

德州日报 2012-03-23 17:25 大字

在临邑县林子镇,有一片万亩槐林,古树参天。每到春天,槐花开放,万里飘香。这些槐树的树龄都超过了50年。而在万亩槐林繁茂的背后,是护林人默默的守护与奉献。

万亩槐林现在有20多位护林员,郝义增便是其中的一个。今年63岁的他,当护林员已有7个年头了。郝义增的责任范围有200多亩,辖区内树木的防火、防盗是他的主要职责。

尽管离家只有3里路,7年来,他没在家里睡过一夜

郝义增是村民们推选出来的护林员,村民们都觉得他很负责,让他看树林放心。

槐林原本有一位老护林员,看了一辈子的树, 7年前去世了。郝义增自从当了护林员后,就把家安在了河坝上专门看树的小屋。这间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小屋,从破旧的木窗户可以看出它久远的年代。以前,老护林员就住在这间小屋里。

坝上的小屋里不通水电,只能从家里带热水,给郝义增的生活带去了很多不便。到了晚上,郝义增只能用蜡烛照明。他说,其实也用不了多少蜡烛,因为晚上他要在外面巡视树林,在屋里待不了多长时间。巡视完树林回到小屋,漫长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一台破旧的收音机。

郝义增的小屋没有生炉子,只有一个土炕,显得有些清冷。每次巡视时,郝义增就会捡点树枝、树叶,晚上自己烧炕,“把炕烧得热热的,再盖上两床被子就不冷了”。

郝义增的身体很好,基本一年到头都不会生病。尽管冬天的夜里他都要起来好几次巡视树林,但是他也没有因此感冒发烧。郝义增只记得有一年冬天的晚上,他感觉四肢无力,头也昏昏沉沉的。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生病了。郝义增怕病情加重,立刻赶回家吃药。老伴希望他在家好好休息,但是他不顾老伴的劝说,吃完药后赶紧回到了小屋。

7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郝义增都没有离开过坝上的小屋。就连过年,也只是在家吃一顿饺子就赶紧回来。

“晚上树林里黑漆漆一片,开始的时候有些害怕,时间长了胆子就练出来了”

郝义增看护树林,尽职尽责,丝毫不敢松懈, “让我来看管树林是全村人的信任,我责任重大,要保证一棵树都不能少”。郝义增每巡视一圈,就要走大约 5里的路程,每天都要走不下 10圈。郝义增的脚上穿的是在集市上买的布底鞋,鞋子已经很破旧了,他说一年他能穿破七八双鞋子。

郝义增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槐林的每一个角落。每次巡视累了,他就坐在槐林的石凳上休息一会儿。在他看来,这些石凳像是专门为他设立的。

无论冬天多么寒冷,郝义增都坚持晚上起来巡视树林,他说 “年纪大了,觉少”,其实是他怕晚上有人来偷树,他不敢睡沉了。每天晚上他至少要起来转上三四次, “不然心里不踏实”。即使冬天,他也三点多就起床, “已经习惯了早起”。

“那时候还真是害怕呢。”说起刚来槐林的那段时间,郝义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郝义增说,晚上树林里特别黑, “到处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晚上走在树林里特别害怕。 “特别是有风的时候,风呼呼的刮,很吓人。”郝义增说, “刚开始住在小屋里也很害怕。”小屋在河坝上,周围都是树,附近没有一户人家,却有几处年代已久的坟地, “加上风一吹,那声音很凄惨,自己就越想越害怕,以为闹鬼了。”郝义增很不好意思地说,那时候吓得用被子蒙着头,大气都不敢喘。他又连忙说,只有刚开始害怕,现在早就把胆子练出来了。

坚守的背后,是老伴默默的支持

自从来到槐林,郝义增就像进了世外桃源,家里的大小事都不用他操心了。 “没有很特别的事老伴尽量不给我打电话。”郝义增说,没有老伴的支持和理解,他就不能看护好槐林。

前段时间,小外甥住在他家,晚上10点多,小外甥突然生病发烧。由于离医院有好几里路,老伴自己无法送孩子去,这才给他打电话。郝义增把小外甥送到医院后,打上吊瓶,老伴就自己在医院守着,让他回来。

有一次,老伴娘家的侄子赶着羊群来槐林里放羊。郝义增发现后,让他赶紧离开,去别处放,但是他就是不听。说着说着,两个人就吵了起来。郝义增见他不听自己的劝阻,就打电话把老伴叫来。老伴接到电话后立刻赶了过来。在老伴的劝说下,侄子才离开树林。

附近的村民经常来槐林里拾柴禾,郝义增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制止他们进入槐林。因为有些村民会破坏一些小树的枝干,影响小树的生长。但是有些亲戚邻居却想让郝义增“通融一下”,表示自己不会破坏小树。而郝义增的老伴以身作则,自从他来看树林以后,老伴从来没来拾过柴禾。 “要是自己家人也来的话,那就无法跟别的村民交代。”郝义增说,虽然有些亲戚不理解,也不能让他们进来, “让这个进,不让那个进,不就乱套了。”时间长了,认识郝义增的人都不好意思来树林里拾柴禾了。

“村民们都夸他铁面无私,就算自己的家人也不能随便进林子。”说起郝义增,生态园办公室副主任董金来赞不绝口。

“这些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它们茁壮成长。”

刚来看护树林时,镇生态园办公室给郝义增发了红袖标,郝义增每天都戴着,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在他看来,红袖标就是对他护林员身份的认可。 “时间长了,就没有必要戴着了,因为这里的人早就认识他了。”董金来说。

说起这片槐林,郝义增充满了感激与疼惜。

对于50多年前栽树的情形,郝义增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他才十一二岁。

在万亩槐林旁边有一条流沙河。 50多年前,万亩槐林所在的这片土地是郝义增所在的郝家村的农田。那时候,只要一刮风,沙土就会漫天飞扬。 “以前这里种的是高粱,但是高粱被风沙吹得长不好,基本没有收成。”郝义增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印象很深。他说风起的时候就连3里外的家里的锅台上也落上厚厚的沙土。后来,生产队就决定在这片地上种树。那时大人小孩全都参加了栽树,郝义增说自己是眼看着这片林子慢慢成长起来的。

每次巡视,郝义增都会认真地查看每一棵树,哪棵树被破坏了,哪棵树长势如何,他都了然于心。每当看到被风刮倒的小树,他都要仔细地竖起来,把小树搭到大树上,让它能够直着往上长。 “以前不看树时也没觉得心疼,自从来到树林里看树,看到哪棵树歪了就心疼。”郝义增说。

对于2010年的那场大雨,郝义增印象格外深刻。那年夏天,雨水格外多,一连下了十几天。槐树林由于地势低洼,雨水排不出去。眼看积水越来越多,有的地方水都齐腰深了,这可急坏了郝义增。郝义增每天心急如焚,就盼着大雨早点停。大雨一停,镇上就安排人用抽水机来抽水。郝义增一下子来了劲头,抬机器、挖排水沟,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水都排出去。抽了10多天,积水才全部排出去。郝义增这才松了口气。他认真查看了一遍,发现大雨泡死了好几棵树,他心疼了好一阵子。

“年纪越来越大了,儿子和女儿都不愿意让我继续干下去。”郝义增说, “因为看护树林重大,不能有半点差错。”但是看的时间长了,郝义增觉得自己对这些树有感情了,舍不得离开。 “能守着这些树,打心眼里乐呵。”

□本报记者 刘平 本报通讯员 李禄超

新闻推荐

舍己救人爱无疆,舍己救人爱无疆

临邑县56岁的老教师不顾个人安危,一年两次跳入水中救起落水儿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1年10月15日下午4时许,趁着双休日有时间,家住临邑县兴隆镇王...

临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