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达城的童年旧事(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荏苒,昔日的儿童少年,倏忽间已是古稀老人。眼前的事总是记不住,可少儿时,特别是那些与小伙伴们的
我生于1949年8月,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所以常自称为解放前出生的人。上世纪50年代,我住在上后街,青瓦木板房相连,一层的平房居多,有几家二层的吊脚楼。
上后街始于凤凰头止于马蹄街与大北街的十字形横街,街不长,百余米,有不少宅第店铺。有上后街就有下后街,下后街始于马蹄街与大北街十字形横街,止于荷叶街。今天,上后街、下后街、荷叶街统称荷叶街,东向文化街口,西向红旗大桥头。
上后街的小伙伴们喜欢聚在一起玩耍,早先老达县城衙门在上后街上端,衙门前有一垂直于上后街的短街,叫衙门口,少有人行走,是儿童玩“藏猫猫”“官兵捉强盗”“打铜钱”“走珠儿”“拍烟盒”“打洋牌”游戏的好地方。县衙门右侧有座圆形矮丘,叫凤凰头,甚是荒凉,有几棵孤零零的小树,杂草丛生。有时,“猫猫”与“强盗”便藏在这里。夜晚,我与小伙伴们不敢在凤凰头矮丘逗留,那里没有灯光,我们怕有鬼。
凤凰头圆形矮丘前端南临翠屏路口,上世纪50年代末,建了一个高约2米,长20多米,宽10米的扇形宣传平台。每到节假日前后或星期天,都会在宣传平台上进行文艺表演。我读中学时曾随学校宣传队在台上表演过。1976年,凤凰头圆形矮丘被挖掉,建了一栋7层楼的政府办公大楼。1999年达州建市,通川区委、区政府迁至原地委处办公。随后,凤凰头办公大楼被拆除,改建为街头小花园。上后街的一位小伙伴,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海外工作。前几年回达城,旧地重游凤凰头,已是物是人非,说起往事,不禁感慨唏嘘。
那时,小伙伴喜欢玩的游戏有:“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跳‘拱’(谐音)”等。晚上的的游戏都在灯火明亮处,一般有:“斗鸡公”“赶场赶到王家场”“过家家娶媳妇”等。一次,6岁的我被选中当新郎,5岁的小凤当新娘。小伙伴们用手做成肉轿抬着新娘走在后面,走在前面的小伙伙蹦蹦跳跳用手做唢呐状,模仿唢呐声唱着“滴尔啦,滴尔啦……结个婆娘卖烧腊!”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望着新娘小凤傻傻作笑。前几年,我遇见了小凤,虽已是老凤,但她嫣然一笑,竟与“做家家”时的笑靥一模一样。
上世纪50年代,在上后街张家大院的院门口,有一家连环画(也叫小人书)书摊,吸引着我与小伙伴,花几分钱就可美美地读上半天。连环画有《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三毛流浪记》等,也有革命故事《鸡毛信》《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有时,我在书摊上阅读,不知肚饿,忘记了吃饭。长大后,我对文学书籍特别喜爱,泡新华书店或图书馆,考上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得益于这些小人书的启蒙。夜晚,张家大院内的空旷处,一位大龄的小伙伴偶尔会给我们放映他自制的皮影,我们静静地观看,全神贯注。
有时我们聚坐于街梯上,轮流摆龙门阵:达城的鬼怪神仙,州河对岸周鸡公山梁下的梳头女鬼,兴隆街会仙桥的传说,金鸭儿及鲁班的传说,也有人摆《聊斋》《孙悟空》。我更多的是讲小人书上的故事。我们摆得绘声绘色,吸引了相邻的下后街、马蹄街、大北街的小朋友来旁听。我们爱摆鬼故事,虽知道世界上没有鬼,但心中还是怕,经常龙门阵摆结束,有小伙伴不敢独自回家。
川东地区的夏季气候炎热,每到下午,太阳当空,我与小伙伴们常去南门河坝游泳、镜花滩冲浪。大人不准我们下河“哈澡”(游泳),大家就暗地里传递着眼色,悄悄结伴下河。
来到南门河坝,我们脱下身上的衣服,放在光洁的卵石上,一个不会游泳的小伙伴替我们看守。穿开裆裤年龄的光着屁股,穿合裆裤的则穿着短裤衩,尽情在沙滩上奔跑。那个年代,小伙伴5岁后开始穿合裆裤,有的家庭贫穷,直到进学堂前才穿合裆裤。
下水前,我们都会用水拍打一下身体,以适应河水的温度。大家惬意地飘在水面上,狗刨式、青蛙式、仰泳式,自由自在随意尽兴。累了上岸休息,躺在湿润的沙滩上,将河沙堆在身上。
若久不下雨,南门河坝上游的镜花滩水域就会变窄,可以步行到对岸。有一个不会游泳的小伙伴,听说河对岸的高粱像甘蔗一样又香又甜,就跟着会游泳的涉水过河。走到河水最深处,水淹到颈部,他心中一慌,立脚不稳跌入水中,扑腾着直喊救命。大家立即抢救,流水快速地将我们冲到南门河坝的沙滩上,我们簇拥着他上岸,他脸色苍白,摇着头直喊:“好险,好险!”
夕阳西下,我们用泥土将脚抹黑,让大人看不出下河“哈澡”的痕迹。
夜晚,我们在自家的街檐下搭床纳凉睡觉,有门板、竹编凉床,更多的是凉棍床。小伙伴们听着大人摆龙门阵,抱着枕头安然入睡,天亮醒来时,才发出自己已经睡到了室内的床上。
我们在家吃饭时,总爱与大人坐在自家的街门槛上,端着碗,望着大街的行人。也许,应了古诗的意境: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上世纪50年代,上后街能经常看见一辆牛拉车,那个年代,牛拉车还很少见。赶车的是位北方汉子,长着满脸的络腮胡,听说是军分区的后勤人员。一路上,北方汉子不断地挥舞着响鞭,黄牛却拖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喘着粗气在上后街穿行。有时,牛拉车会发出刺耳的刹车声。
上后街上更多的是戴着草帽的下力人拉的板板车(木架车。车架用木料做成,两边装有两个像自行车那样的轮子),两根长而平直的车把,中间一根结实的攀绳。拉车的人站在车把中间,两手握住车把,肩上套着攀绳,弓腰曲腿前行。拉板板车的下力人多是搬运社的职工。
(待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蔡尧)近年来,达州中心城区私家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这也导致停车难问题进一步加剧。3月9日,记者从达...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