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漫忆屯溪河街与水上运输业

黄山日报 2012-12-04 22:14 大字

新安江上“屯浦归帆”(资料图)程嘉楷/摄□王勉之

今年的黄山旅游节已经隆重拉开帷幕,黄山市新辟的景观带新安江延伸段吸引了嘉宾、游客的目光。笔者由此联想到新安江屯溪段昔日的风光。

60多年前,地处横江、率水交汇处的屯溪(当时隶属休宁县)河街,又名“溪滩下”,是徽州水上客货运输的中心。乘船客、货物装卸、行人穿梭不停,呈现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当时的河面较宽水也很深,且清澈见底,滔滔河水日夜不息流向新安江下游。河岸两边停靠着许多大小船只,白帆点点川流不息。时而可见木排、竹排放流,鱼鹰捕鱼,老人垂钓等动人情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山水景色十分迷人,这便是著名的休宁海阳八景之一——“屯浦归帆”之精华。

古徽州地域连接、山水相依、生态优美、文化厚重、物产丰富。但是,山区陆路交通不便,物流不畅。屯溪对外的唯一通道只有一条通往浙江杭州的徽杭公路,几辆烧炭发动的客、货陈旧汽车,行速极慢,车子到杭州一般要两天时间。有时车子中途还会抛锚,安全得不到保障,且不是天天有班车,时开时停。就这样,屯溪成了当时主要交通枢纽,而木船则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那时的大批客货外运和内运,主要靠千余艘大小不一的木篷船,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运载着千万吨货物和数万船客。而山区大量的杉木、毛竹也要靠水运。每年春季,各地乡村林农利用当地山涧的小溪流,将木头扎成木排源源不断地流放至新安江——屯溪闵口、湖边两处集中,整装待运。木材从新安江源头开始流放,经富春江入钱塘江,全程345公里航道。当水位适中时,半个月就可流放到目的地,如果干冬水浅一个月也难流到。

屯溪是徽州盐商、木商、茶商、布商、百货商等进行商品贸易、物资交流的集散地,物流任务十分繁重。新安江畔的河街是水上客货运输的中心,乘船客、货物装卸、行人走动,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明清时代,称雄全国300多年的“徽商”大都是从这条江(河)走出山门的。

当时的屯溪河街及船民水上运输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木船、船民及船邦

船只为水运主体。当时的屯溪阳湖河滩建有造船厂,规模不大,以生产小型船只为主、兼修船只为辅。木质船体由优质老杉木制作,里外均用桐油反复多遍油漆、密缝。船上盖有竹篾和箬叶编织成的船篷。船型分大、中、小型,载重分八仑、六仑、四仑、二仑,大型船可载货物三至四吨,中船可装二至三吨,小船只装一吨。船体两头尖翘,篷顶直卧一根圆木桅杆,竖起可张挂风帆,浅水用篙撑,急水随水流,深潭摆舵摇橹划桨,顺风扬起白帆。

船民为水运主人。徽州船民众多,达四五千人,分布在屯溪、休宁、歙县深渡、街口、浙江淳安、威坪一线。船民以船为家,宗族联邦,以陈、钱、叶为大姓。他们讲“船上话”(独特的方言),婚姻以船民自身联姻为主,很少与岸上人结亲。船民由于流动性大,很少有人读书。但船民身体健壮,不怕吃苦,逆水行驶时船只阻力很大,船民要安排强劳力上河滩拉绳背纤,几人连一邦,船只成一线,还哼上几句船民船调。船民一般喜爱烟、酒,休闲时上戏院看戏娱乐。

货品、水路及中介

徽州物产丰富,山货繁多。当时装运的货品主要是经过加工包装的箱装“祁红”、“屯绿”茶叶,裁成一定规格的铁路枕木、名贵杂木板材、扎捆的箬叶、成桶的桐油、皮油、蜂蜜、木炭及山货香菇、木耳等,外运至江、浙、沪一带出售。徽州山区百姓必需的食盐、煤油、火柴、布匹、南北货及日用品,又从江、浙、沪等地采购并用船运回屯溪。船民们承载着双向运输任务,终年在新安江航线上,上下穿梭,十分繁忙辛苦,每年转运外销茶就达12万担左右。

屯溪水上运输航线,下至浙江杭州,上至休宁五城、龙湾、岩前、溪口及黟县渔亭等地。货主运货、船民装运均要经过中介。当时河街开设有王仁泰等多家运输行(简称船行),每次中介均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船行讲究信用,对货主负责,重要物资装运时,船行都要派人护运,至货物完全到达目的地为止。记得年轻时,笔者曾有一次搭乘过陈姓船老大的货船从屯溪到杭州。因当时天气晴朗又是顺风,只有四天行程。入船随俗,和船老大一起风雨同舟,有说有笑,愉快地度过四天的水上航运生活,又饱览了新安江两岸秀美的山水风光。6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已是耄耋老人,那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坐船到杭州,至今仍难以忘怀。

屯溪河街渔埠头等地段,当时建有几处靠河边的水埠码头,供船只装卸货物、路人摆渡、市民取水、洗衣洗菜等用。

徽州地区盛产优质杉木、毛竹,每年春季都有大批木排从各地放流到新安江,放木排的情景十分壮观,成了屯溪一处风景点。湖边、闵口沿河两岸,大量整装待运的木、竹排,几乎占满了河面,长龙似的木排,满江杉木如织,源源向东流淌,场面震撼,是摄影、美术工作者写生、创作的好素材。上世纪50年代,我利用假日去了一趟湖边对岸,用心选择了最佳角度拍了两张“新安江木排待运”的黑白照片,冲洗后十分满意,决定向报刊投稿。不久,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安徽日报曾先后刊载。

那时,据休宁县、黟县森工部门统计,新安江每年春季木材运输量可达二至三万立方米。

千百年来,屯溪船民长年累月劳作在新安江上,顺风快流,逆流艰辛,它为新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后来古徽州经济建设,曾立下汗马功劳。

商铺、街市及人气

屯溪河街商铺繁多。有婺源人、安庆人合开的“华盛”茶号,年加工毛茶数万担。太平人开的“苏德源”南北货栈,货源丰富,生意遍及徽州各地。还有船行、搬运站、客店、米行、面店、菜馆、小饭店、小酒店,特别是小酒店供应的温热黄酒、面粉拖的油炸青条小鱼又香又脆,是船民喜爱的下酒菜。船民每当返航回屯溪,必到小店相聚小吃一番。还有理发店、裁缝店、洋铁店、陶瓷店,尤其是浙江人开的“程隆记”铁铺,所生产的农用、家用刀具,质量上乘,实行“三包”享有盛名,生意兴隆。

记得旧时河街(现在老街一马路至二马路段)街面不长,但人气很旺,非常热闹。屯溪、休宁、歙县之间过往的市民、农民、外地人,走亲访友,买卖交易,商品采购,读书办事都要经过河街,乘坐小船摆渡来回。常住人口有四川人、湖北人、浙江人、江西人、江苏人,还有本省的安庆、合肥、池州、淮北等地人。他们四海为家,从事各行各业,结亲交友、和谐相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船民的文化水平,政府筹办了一所船民小学,船民钱东山当上了小学校长。另外,因船民流动性大的特点,还派专职扫盲的何老师跟船流动教学、上扫盲文化课。屯溪河街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很活跃,浙江人玩的吊狮,表演精彩,特别是狮子戏绣球的表演,操作到位,狮子活灵活现,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每当逢年过节和当地重要节庆,表演队不计报酬、无条件出动在河街、老街及周边乡村表演助兴。

记得屯溪河街有位纸扎艺人余锡章,配合焰火大师李文俊、吴灶富试验成功并开发富有徽州民间特色的焰火——盒子焰火,其形、光、色、声俱全,燃放时灿烂夺目蔚为壮观。1919年,在杭州万国博览会,屯溪焰火大王李文俊制作的有50只柱落地的“架子焰火”在杭州燃放时,中外观众达数十万人,一时轰动杭州城,蜚声中外。

上世纪50年代,盒子焰火又迈上了新台阶,余锡章等焰火老艺人又将焰火装上滑轮,使纸制的龙、狮飞舞奔放,每逢年庆和重大节日,都要在屯溪体育场(东方红广场)燃放,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1959年国庆十周年,余锡章、汪维祥、吴灶富、孙必成等老艺人,精心制作的“巨龙腾飞”、“百鸟出巢”等百余种架子灯彩的“盒子焰火”送往首都北京,安排在中南海燃放,并载誉归里,影响空前。

斗转星移,徽州交通运输事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长足发展,民航、铁路、高速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遍布城乡,客货运输十分便捷畅通。走高速去杭州只需两个多小时。屯溪由于防洪筑堤,河街也早已淹没消失,船民只是一个符号,他们登岸各奔东西,置家创业。剩下很少又分散在各地的渡船渔船,继续靠撑船或捕鱼支撑着生活。几家船行关闭停业,盛名一时的屯溪“程隆记铁匠铺”,早已公私合营,合并为屯溪机床厂。“万得利徽菜馆”已并入屯溪富春园,后者也最终遁迹于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几家茶号的制茶技术师傅也入户屯溪茶厂,成为“屯绿”出口精制茶的中坚力量。

岁月沧桑,追昔抚今。如今的山城屯溪日新月异,可是我心里却收藏了那时屯溪河街和水上运输业的一叠光影,成为我永不褪色的记忆。我整理着它,让它的古朴、它的美丽、它的故事在我的笔墨里呈现,在我的脑海里重现。

新闻推荐

全省城市围棋邀请赛黄山夺银

4月13日至14日,第三届安徽省城市围棋邀请赛在合肥市举行。合肥、芜湖、宣城、淮南、安庆、池州和黄山7支代表队参与角逐。比赛为团体对抗赛,积分编排制。经过五轮激烈的较量,黄山市棋协代...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