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张勇建议:多学科交叉渗透 培养新型中医药人才
省政协委员张勇建议: 省政协委员张勇
中医药人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互联网时代,新型中医药人才还需要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循证医学,运用大数据,才能与时俱进。1月18日,省政协委员、国家级名中医、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张勇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呼吁,中医发展要守正才能创新,对新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多学科进行交叉渗透。
中医经典课时不够
学生毕业后直接搞临床机会少
“名医都是坐诊坐出来的。我们中医界的老前辈蒲辅周在80多岁高龄、眼睛又近乎失明的情况下还在坚持读《伤寒论》,足见中医经典的重要。”张勇指出,每年我国大约有70万名中医专业毕业生,由于院校中医经典的课时不够,学生毕业后直接搞中医临床工作的机会较少,很多学生毕业后只能到综合性医院的住院部工作,很难有在门诊按中医的辩证施治为病人诊病的机会,时间一久中医经典就渐渐忘了。
张勇呼吁,中医药人才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起自己的中医思维,才能做好传承,继而创新。他建议可以从中医经典著作及古籍中深入挖掘,整理出更多有效的方剂和药并加以创新。中医院校课程设计应增大本科生对中医经典著作、温病学的教学课时,扩大温病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招生比例,培养出更多治疗急重症危重症的顶级中医专业人才。
掌握互联网技术
让中医的疗效更加可靠更加清晰
张勇认为,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分子时代,新型的中医药人才应该认真学习西医的理论与临床,充分了解西医的优势所在。作为国家级名中医,张勇有着40年的临床经验。他说,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武汉抗疫期间,中医药介入了治疗的全过程,在治疗急重症危重症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疗效。”张勇表示,很多专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减缓、阻止重症转危,提高治疗率,降低病亡率。同时,经过大数据、循证医学的介入,中医“三药三方”的疗效也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如“三药三方”中的金花清感颗粒,就是中医药史上首个经过三期临床的循证医学的中成药。
张勇建议,四川培养新型中医药人才应更好掌握互联网高科技技术,让中医的疗效更加可靠更加清晰,同时对心理学、人文科学等都要有所了解,确立现代思维模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新闻推荐
据12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网红书店言几又因拖欠员工工资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近日,网红书店言几又因深陷“关店潮”再...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